近思续录
四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刘源渌字昆石,号直斋,安邱(今属山东)人,倡导程朱理学。此书根据朱熹《近思录》中类目,摘录朱熹著述《或问》、《语类》、《朱子文集》中有关内容分别编入而成,所以叫《近思续录》。全书极力宣扬程朱一派理学,以“居敬穷理为教”。
四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刘源渌字昆石,号直斋,安邱(今属山东)人,倡导程朱理学。此书根据朱熹《近思录》中类目,摘录朱熹著述《或问》、《语类》、《朱子文集》中有关内容分别编入而成,所以叫《近思续录》。全书极力宣扬程朱一派理学,以“居敬穷理为教”。
七卷。明徐楚编,李高续辑。徐楚,号青溪,浙江淳安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李高字抑中,云南人。生卒年不详。官至严州府通判。青溪在淳安境,即新安江。徐楚生于此地,因采前人题咏编为一集,成于嘉靖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
十卷。明赵志皋撰。赵志皋字汝迈,阑溪(今属浙江兰溪县)人。隆庆进士,万历初年任侍讲官,因忤张居正而谪官。居正没后赵即升任礼部尚书,入参机务。他在罢矿、建储等大政上,尚能够力疾疏争,四年间,疏八十余条上
萧隐公撰。隐公原名炎,后称隐公,广东梅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隐公与同人在北京法源寺讲《大学》,因操方言,听众不多,乃著此书。卷首附开讲通告,有恽毓鼎序文以及隐公的自序。大意以为《大学》之道一
二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字文长,一字文清,自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人。诸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为闽浙总督胡宗宪幕客,常与之策划军事。后胡宗宪因事下狱,徐渭惧祸而发狂,隆庆元年
一卷。清方申撰。方申字端斋。仪征人,本姓申。道光中以经解补县学生,尤精虞氏易。所著除本书外,还有《虞氏易象汇编》、《周易卦象集证》、《周易互体详述》、《周易卦变举要》,总称“易学五书”。此书采诸家有关
一名古今谭概。三十六卷。明冯梦龙(详见《智囊》条)撰。此书分类汇辑古事,以供谈资,故名《谭概》。分迂腐、怪诞、痴绝、专愚等三十六门,每门各自为卷,计三十六卷。多从古书中辑录整理而成,其中也有冯梦龙自撰
四卷。卷首一卷。清黄淦(详见《易经旁训增订精义》)撰。作者潜心经义,撰有《七经精义》,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卷首列有《总论》。按《春秋》十二侔公的顺序,有所心得,就分别条说,不录经文,也不别标篇目。大抵上
一卷。诗评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详见《弇山堂别集》辞目)。是二书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实则割削王世贞《艺苑卮言》抄为两卷。王世贞著作,初无此二名。《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
即《皇清开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