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历

通历

又名《通纪》 十五卷(缺前三卷),唐马总撰,孙光宪续。马总(?-823),字会元,扶风(今属陕西省)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以后,为义成节度使姚南仲从事。十六年,监军薛盈珍谮之,贬为泉州别驾,后量移恩王傅。自宪宗元和元年(806)迁虔州刺史,历岭南都护、桂管经略观察使、淮西节度使、忠武节度使、镇国军使、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入朝为户部尚书。据《直斋书录解题·编年类》、《玉海·艺文·编年》引《书目》,知该书为马总贬泉州别驾期间所撰。孙光宪(?-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仨寿东北)人。唐末为陵州判官,五代后唐时避地江陵,为荆南高氏政权效力,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检校秘书少监。马总所撰《通历》十卷,据记载起“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删取秦汉至隋末各纪传史,“粗述其君贤否,取虞世南《略论》分系于末,以见义焉。”(《郡斋读书志》卷五)今“此书自第四卷西晋至隋止,多本唐太宗敕修《晋书》、《南、北史》、《十六国春秋》。”(叶德辉排印本题记)其记每一君王,只着意于“贤否”,叙事简括,类似其人传记。同时,注意每一朝代君王事迹的完整性。对于南北朝,则先南后北,其余则大体以各割据政权存在先后为序。在朝代与朝代之间,往往用“注曰”一类形式承上启下,贯串衔接。书中所引“公子曰”、“先生曰”,即虞世南《帝王略论》,共34则。北宋灭荆南前后,孙光宪“辑唐洎五代事,以续马总《(通)历》,参以黄巢、李茂员、刘守光、阿保机、吴、(南)唐、闽、广、湖、越、两蜀事迹。”(《郡斋读书志》卷五)其书名《续通历》,亦十卷。至元代,《续通历》“起唐高祖,止闽王审知。今附于《通历》后者唯五卷”。(《玉海》卷四七)元代以后,《通历》已佚前三卷。清嘉庆年间,阮元搜访得马总所撰七卷,孙光宪所撰五卷,名《通纪》,入“宛委别藏”丛书,又写成“提要”一则。道光年间,徐松等又转录抄本,校其讹字,仍是二者合为一书的十五卷本,亦缺前三卷。1915年,叶德辉排印该书,仅印200部,题记开头即说明这是“旧抄本《通历》十五卷,缺前三卷”。今天所见《通历》,实为十二卷,起西晋,止五代十国闽王审知,前七卷中保存了虞世南《帝王略论》之“论”34则。

猜你喜欢

  • 可闲老人集

    四卷。元张昱(1289-1371)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元末弃官。明初太祖征其入京,召见,悯甚老,曰“可闲矣”,厚赐遣归,于是更号

  • 心印正说

    三十卷。清代吴台硕撰。吴台硕字位三,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此书成于康熙壬申年(1722)。全书用“学术治功之要”分立篇目,计有三十四类目,每类目下又各有子目,还有注释。全书广泛征引程朱理学著述中有关内

  • 典引辑要

    十八卷。清丁昌遂(生卒年不详)撰。丁昌遂字秀崖。此书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其内容为广泛采录旧有的文章,櫽括文章的大略而分类编次。书的凡例谓制艺一道,固发自性灵,间亦取证于古典。

  • 今文尚书说

    三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今文尚书说》一书只解说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八篇,而置古文《尚书》于不顾。与元代吴澄《书纂言》体例相同。其书大旨在于订正蔡沈集传之阙失,多于字句之间加以推求,

  • 宋景濂未刻集

    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

  • 易序图说

    二卷。明秦镛撰。秦镛字大音,江苏无锡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官清江知县,河南通御史。此书以《序卦》言义理而不及象数,因合先天、后天而求之。上经分五节,象阳。下经分四节,象阴。合上下为九以象乾之

  • 诗所

    五十六卷。明臧懋循(生平见《唐诗所》条)编。临朐(今山东潍坊)冯惟讷曾辑上古至三代诸诗为《风雅广逸》,又增以汉、魏迄于陈、隋诸诗,总名为冯《古诗纪》。懋循是编,实据冯惟讷稿本。冯惟讷书以诗隶人,以人隶

  • 礼经释例

    十三卷。清凌廷堪(1755——1809)撰。廷堪字次仲,号仲子,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五十五(1790)年进士,官至宁国府教授。事迹具《清史稿》本传。书首有凌氏自序,大抵言礼经之例于治经很重要,凌

  • 语录

    十九卷。清世宗(1678-1735)御撰。世宗,姓爱新觉罗,字胤祯。清代皇帝,年号雍正。1722至1735年在位。清圣祖即康熙第四子,初封为雍亲王。世宗雍正皇帝对佛教怀有特殊的感情,他推崇佛教的目的旨

  • 酒史

    六卷。明冯时化撰。冯时化,字应龙,号与川,晚年自号无怀山人。生卒年、籍贯及其事迹均不详。著有《酒史》一书。是书主要记载关于酒的诗文和故事。全书分酒系、酒品、酒献、酒述、酒余、酒考六部分。然而错乱、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