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遗山诗集

遗山诗集

二十卷。金元好问(1190-1257)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先出于北魏拓跋氏。北魏亡后,其一支落藉河南,后迁山西。定兴五年(1221)进士及第,但未赴选。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权国史院编修,后为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元好问著述等身。有《南冠录》、《壬辰杂编》、《中州集》、《遗山集》等。此集共二十卷。所收之诗系毛晋从元好问全集中摘出,刊于《元人十种诗》中。其诗继承了建安、李、杜、白居易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瓯北诗话》评其诗称古体“专拟单行,绝无偶句,构思精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虽苏、陆亦不可及也”,七律“则更沉挚悲凉,自成声调”,往往有唐律之遗响。王国维《人间词话》更称其诗已有“无我之境”。均说明了元好问诗艺术成就和价值。此集被收入《元人十种诗》,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毛氏汲古阁刊本,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猜你喜欢

  • 通典

    二百卷,杜佑撰。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代名相,又是著名历史学家。累世官宦,本人以门荫入仕,为郡、县佐贰官。后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淮西节度使韦元甫辟为从事,深受委

  • 司牧宝鉴

    一卷。清李容撰。李容(1627-1705),《国朝先正事略》本传作李,字中孚,号二曲,一号惭夫,又自署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陕西周至人。少孤家贫,苦读经史子集,旁及佛、道经藏、稗官小说、九流百

  • 画山水诀

    一卷。旧本题为宋李澄叟撰。李澄叟之生平始末已不可详考。据该书《序》末自题称“湘中人”,以及其中“嘉定辛巳六月”等,推知李澄叟可能是宋高宗末年人,到宋宁宗(1200年前后)时尚存。考《书史会要》所载,称

  • 峰溪集

    五卷。《外集》一卷。明孙玺撰。孙玺字朝信,又廷信。平湖(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此集乃其子刑部尚书植所编,玺先世居松江之华亭,南有九峰,东有盛溪,自号为峰溪道人,并以名

  • 夏小正笺疏

    四卷。清马征麟(生卒年不详)撰。马征麟,字素臣,怀宁(今安徽怀宁)人。是书前后无序跋。据书首同治七年(1868)自识,知笺为其父作,曾编入二五陈数启蒙月令篇,征麟后为之疏。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加以孔广

  • 宝盘斋石刻

    一卷。清王福田得宋人书双钩本。其从子王锡寿刻石。王福田字心耕,为著名书家张叔未之友。王锡寿字瑕斋。藏周史颂铜盘,王福田以为斋名。此本为宋人二诗,经梁同书鉴定认为是苏东坡手迹,但观此书行笔单弱,气象迫促

  • 泰西人身说概

    二卷。德国邓玉函(1576-1630)译。邓玉函又名特伦茨·扬,字涵濮。德国耶稣会教士。1621年来华,先到澳门,后到嘉定学习汉语文,再到杭州传教。不久便赴北京,主持修正历法。1630年死于北京。著有

  • 益雅堂全集

    见《玲珑山馆丛书》。

  • 梦东禅师遗集

    二卷。清代释际醒(生卒年不详)撰。际醒,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别号梦东。丰润(今属河北省丰润县)人。际醒自幼通经史。皈依佛门后,遍历讲席闻法,博贯性相之学,尤精法华、三观、十乘之旨意。后专攻深研净土法

  • 书经管窥

    二卷。清李景星撰。李景星字紫垣,山东费县人,诸生。本书上卷为《虞书》、《夏书》、《商书》,下卷为《周书》,卷首有作者自作的“弁言”和“凡例”。本书主要是发明各篇的大义,偶尔也论及文法。在分段分节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