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大

释大

八篇。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释大》一书专释字之有大义者,故名《释大》。释“大”之词,《尔雅》收三十九字、《小尔雅》收六字、《广雅》收五十八字、《毛诗传义类》收五十字、《拾雅》收九十字。而《释大》则搜辑多达一百七十六字,各依所隶之字母汇聚而训释之。此书运用因声求义方法,以“大”义为例,展转孳乳,探索语义发展规律,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据其自注,当有二十三篇,现在只存见、溪、群、疑、影、喻、晓、匣八篇。前七篇是罗振玉所得王氏手稿,有王氏自注;后一篇是王国维从王氏杂稿中清理出来的草稿,没有自注。王国维《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叙录》曰:“观先生遗稿,似尚欲为《释始》、《释君》诸篇而未就者,殊不无饿空之憾。然雅诂之繁,固不能一一为之疏释,先生盖特取《尔雅》首数目释之,以示声音相通之理,使学者推而用之而已。然则此书苟完,《释始》、《释君》诸篇苟存,亦不过示后人以治训诂之矩矱,而此残稿足以为后人矩矱者,固亦与完书无以异,盖大家之书,足以启迪来学者,固不以完阙异也”(《观堂集林》卷八)。其书“关于大字之释,如冈、山脊也,亢、人颈也,二者皆有大义。故山脊谓冈,亦谓之岭,人颈谓之领,亦谓之亢。强谓之刚,大绳谓纲,特牛谓之,大贝谓之魧,大瓮谓之,其义一也。冈、颈、劲一声之转,故强谓之刚,亦谓之劲;领谓之颈,亦谓之亢。由‘冈’之一字,孳乳为‘亢’、‘岭’、‘领’、‘纲’、‘刚’、‘’、‘魧’、‘劲’、‘颈’、‘’十字。则一百七十六字之孳乳,使牙喉八母之字,得以大备,并由此可知牙喉八母之字,皆有大之义,亦言语学上可以研究之一事也”(《中国训诂学史》)。是书收在《高邮王氏遗书》中,《高邮王氏遗书》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罗振玉经营付刊。

猜你喜欢

  •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

  • 顺斋先生闲居丛稿

    二十六卷。元蒲道源(1260-1336)撰。蒲道源,字得之,号顺斋。兴元(今属陕西)人。初为郡学正。皇庆中征为国史院编修官,进国子博士。不求仕宦,平时闲居之日为多,因此其子机裒辑父遗稿,题为此名。内诗

  • 蕉窗九录

    无卷数。旧本题明项元汴(1525-1590)撰。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秀水(今属浙江省)人。项元汴工绘画,尤精于鉴赏。其所藏法书、名画,极一时之盛,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识之。万历间卒。著有《蕉窗九录

  • 留都武学志

    五卷。明徐伯征撰。徐伯征,字孺台,浙江海宁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天启三年(1623)任南京武学教授,后官至扬州府知府。本书乃作者任南京武学教授时所撰,记南京武学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

  • 云左山房诗钞

    八卷。《诗余》一卷。清林则徐(1785-1850)撰。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官两广总督。曾与龚自珍、魏源等同倡经世之学。是鸦片战争时禁烟派代表人

  • 伤寒论直解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

  • 板桥诗钞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

  • 写本春秋经传集解

    四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条)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甘肃敦煌县南千佛洞佛龛坍塌,很多古写本及古书暴露于外,其中有《春秋经传集解》六朝写本二卷,唐写本二卷。包括僖公五年、僖公二十七年至

  • 申鉴

    五卷。汉荀悦(148-209)撰。荀悦字仲豫,颍阳(今河南许昌)人,相传是荀子的后代。幼年家贫无书,每见一书,览后多能背诵。献帝时,侍讲禁中,官至秘书监、侍中。献帝因班固《汉书》文字繁多难读,乃命悦依

  • 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