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迦谱

释迦谱

十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释迦谱》一书,僧祐于齐代编撰而成,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所记释迦如来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撰写此书的用意在于“显明觉应”。集经、律、传“首尾散出”,各家异说“群言参差”之大成加以汇编一书,使学人便于观览。此书原为五卷,约唐代析为十卷。道宣《大唐内典录》卷四载有“《释迦谱》更有十卷本,予亲读之”。因十卷本《释迦谱》自唐代始广为流传,故通称它为广本。本书内容共有三十四节(一至九节称“谱”,其余皆称“记”),各节皆抄录有关经、律、传记原文,末附有总结性的短篇案语。三十四节大体分成五部分。一、从《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谱》第一至《释迦近世祖始姓释氏缘谱》第三,是关于释迦牟尼佛氏族的来源。二、从《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至《释迦同三千佛缘谱》第六,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降生、成道,和七佛中余佛种姓,化众等的同异,以及与三千佛同得成佛的因缘。三、从《释迦内外族姓名谱》第七至《释迦种宿业缘记》第十八,是关于与释迦牟尼佛有关的人物。其中有四部名闻弟子、从弟调达、阿那伟跋提、孙陀罗难陀、子罗云、姨母大爱道、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以及释迦族灭亡的因缘。四、从《释迦竹园精舍缘记》第十九至《释迦留影在石室记》第二十六,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教化遗迹。其中包含竹园精舍、祇洹精舍、发爪塔、天上四塔、优填王造梅檀像、波斯匿王造金像,阿育王弟造石像以及石室留影。五、从《释迦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至《释迦法灭尽相记》第三十四,是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入灭和灭后法化流之相。其中包括双树入灭、八国分舍利、天上龙宫舍利宝塔、龙宫佛髭塔、阿育王八万四千塔及遗法灭尽的因缘和现象。《释迦谱》一书,在写作体例上,采用的手法是“抄集众经”,述而不作。各节抄典以一种书为主,篇下注明出处。所录典籍主要有四《阿含》、《普曜》、《中本起》、《瑞应本起》、《出曜》、《贤愚》、《观佛三昧》、《大涅槃》、《昙无德律》、《弥沙塞律》、《大智度论》、《集经抄》等近四十种。由此省却读者翻书查找之累,即能详悉释迦一代事迹,是为此书一大功绩。此书对后来佛传的撰述有一定影响,自唐代地婆诃罗译出《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以后,此书流传渐少。尽管如此,它却被历代释藏所收入,仍不失为中土撰述之要籍。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祁州志

    八卷。清罗以桂、王楷修,张万铨、刁锦纂。王楷,河南辉县人,乾隆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祁州知州。罗以桂,江西宁都人,举人,乾隆十九年任祁州知州。张万铨,邑人,康熙举人,曾任广西上思州知州。刁锦,邑人,乾

  • 炳烛编

    四卷。清李赓芸(1754-1827)撰。李赓芸字生甫,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慕许慎之学,自署许斋。乾隆进士。知浙江孝、丰等县,嘉庆间累官福建布政使。李赓芸淹贯经史,通六艺,精三礼,著有《稻香吟馆诗文

  • 同仁祠录

    二卷。清孙炳奎辑。孙炳奎,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仁祠,明嘉靖间,浙江巡抚建祠祀余姚忠烈孙燧、仁和(今浙江杭州)胡世宁、余姚王守仁。明宸濠之叛,胡世宁发觉其谋,孙燧身殉其事,王守仁成其功,故取三人事迹

  • 讯斋遗稿文钞

    二卷。《诗钞》一卷。清褚维垕撰。浙江余杭人。生卒年和事迹未详。此编文钞二卷。卷一收文十一篇。卷二收文十篇。诗钞一卷,包括古风、律诗、绝句,计五十首。卷首有其侄谭廷献撰叙,称太守之学于史,平生文章长于纪

  • 观画百咏

    四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生平事迹见《观古堂诗录》。在本书中叶德辉举其所藏所见之著名遗迹,上至两汉石刻,迄于元、明、清,而加以评论,以七言绝句咏之,并自注为之考证。书中谓天堂地狱之

  • 金陵新志

    十五卷。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陕西人。曾任奉元路(今西安市)学古书院山长,应集庆路总管府嘱,撰修此书,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该书特点是史料丰富,详今略古,条理清晰,无丛杂附会之病。有至正四年(13

  • 南华评注

    不分卷。清张坦(生卒年不详)撰。张坦,字方平,号一庵,泰安(今属山东)人。撰有《南华评注》一书,此书成于康熙十七年戊午(1687)。书前有序,说他广求古注数十余家,采其简当,删其繁芜,又参以己意作为评

  • 郑氏古文尚书

    十一卷。汉郑玄(127-200年)注,宋王应麟(1223-1296年)辑,清李调元(1734-1802年)补正。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

  • 七峰遗编

    二卷六十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七峰樵道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书成于清初。章回体小说,叙清初顺治元年四月至九月间,清兵南下攻破常熟福山,严栻等人举兵抗清,南明军队节节败退,以至后来清兵入城之

  • 说文逸字

    二卷。清郑珍撰。参见《说文新附考》。这是专门搜辑《说文》逸字的著作。所谓逸字指不见于《说文》部中的经典相承之字和解说、序例及偏旁中的字。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介绍此书说:“据经典汉以前训义明白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