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续千字文

重续千字文

二卷。宋葛刚正(生卒年不详)撰。刚正字德卿,自号水云清隐,江阴(今属江苏)人,丞相葛邲之从孙。此书《宋史·艺文志》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其自序云:“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年所书梁韵《千字文》手泽真迹出示,精神态度,势若飞动。余尝作摹本,潘侯谓逼真特甚,孺子可教,乃尽诲之以用笔之法。临池积习,阅二十余载,自谓可以远绍前修,因思以广其传。近得朝散侍其公(即侍其良器)《续千字文》,旨意微奥,文义该洽,卓乎弗可及矣。余不自揣,因缀辑謏闻而三之,悉书以古篆,仍加之诂注,义有未通,则阙疑以俟博识焉。”由此可知,葛氏不仅继侍其良器之后,再续《千字文》而三之,并且书之以篆,加之以注。全书一仍原有体制,为四言韵语,例以不用复字。较之周氏侍其二书,文径尤纤仄,而联缀皆有典可核,自谓“俱诠诂注,俾诲髫幼,能发童之蒙”。是书尚有明毛扆汲古阁影宋抄本,大题标篆书“重续千字文”五字,复以此文字之真书释之,次篆书“水云清隐丹阳葛刚正撰并篆注”,复以此十三字之真书释之。正文部分,每句为一行,上书篆文四字,下以真书四字释之,再下为注文。其真书体兼欧柳,字法劲秀,而篆书玉筋文,整齐劲挺。显然是当时工书者所影摹,出手不凡。收藏有洞庭席鉴玉照,道州何绍基子贞,湘潭叶启勋定侯等印,流传三百年之久,毫无破损。是书还有咸丰中聊城杨以增所刊《海源阁丛书》本,合二卷为一卷,改篆书为真书,改“重续”为“三续”,并佚自序,已失葛氏之旧。光绪二十三年武进盛宣怀又将此海渊阁本《三续千字文》辑入《常州先哲遗书》中。

猜你喜欢

  • 菌阁琐谈

    一卷。清沈曾植(1851-1922)撰。沈曾植字子培,别号乙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衙门章京。著有《蒙古源流笺证》、《元秘史笺证》、《海日楼

  • 屈子说志

    正文六卷。卷首《征录》一卷,末附宋玉《九辩》等。清陈远新(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远新,字日又,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清诸生,此书从乾隆十三年(1748)秋开始撰写,花了近一年时间,在“读《骚》于今三十

  • 陔余丛考

    四十三卷。清赵翼(1727-1814)(详见《二十二史札记》撰。此书为作者从黔西罢官以后的读书札记,过了十余年,方始刊行,因为是“循陔”时所辑,故名为《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则以类相从。第

  • 梅溪词

    一卷。宋史达祖(1163?-1220?)撰。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人,曾为韩侂胄堂吏,颇擅权用事。韩伐金兵败,史达祖受株连而被流放致死。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由观国与达

  • 被褐先生稿

    十七卷。明华善述(1545-1621)撰。华善述,字仲达,江苏无锡人。是集凡十七卷。只末一卷为杂文,余皆为诗。据集前世贞序称:“其诗或并比兴而忘之,大概不可为典要。”深有不满之意。但亦将其列为四十子之

  • 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吴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朱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六年始知徐州知州。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

  • 巢经巢经说

    一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年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清学者、诗人,精经学、小学家。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被举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

  • 周易广义

    ①四卷,图一卷。明郑敷教撰。敷教字汝敬,江苏吴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此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朱义为主,加以推广,阐发其说,故取名为“广义”。凡是诸儒之说与传、义相符的则采用,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

  • 三传折诸

    四十四卷。张尚瑗(生卒不详)撰。张尚瑗字宏蘧,又字损持,吴江(今属江苏)人,清代经学家。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兴国知县。张尚瑗曾师从朱鹤龄,治《春秋》经传之学。朱氏曾作《读左日钞》,张氏仿其师作《三传随

  • 歙砚志

    三卷。明江贞撰。江贞,字吉夫,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绍兴府教授。其著作有《歙砚志》。是书主要记载歙州砚台及其有关事宜。其内容是将饶州太守叶良贵与其弟东昌太守叶良器所撰《砚志》及江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