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匮翼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疟疾;卷四为尸症、癫狂、黄疸、消渴、水气、胀满积聚;卷五为头项、背臂、眩晕、耳、鼻、口、舌、齿、咽;卷六为心痛、胃脘痛、腹痛、胺胁痛、四肢痛、肿颤振、脚气、痺症;卷七咳、喘、呕吐、泄、痢;卷八为梦遗、癃闭、淋症、痧证等,共列四十八门。书中自辑杂病证治,各门有总论,然后分述各种证候和治法,辨表里虚实,补泻温凉之用,后附按语。于繁重诸证,详分治法,列为子目。如中风门有卒中八法;痰饮门分攻逐、消导、和、补、温、清、润七法;失血门分风热、郁热、蓄热、气逆、劳伤、阳虚、伤胃八法;噎膈门分痰膈、血膈、气膈、虫膈四法;虚劳门分营卫不足、肺劳、心劳、肾劳、肝劳、风劳、热劳、干血劳、传户劳九法;发热门分劳倦、火郁、血虚、阳浮、痰积、瘀血、骨蒸、食积、酒毒八法等。对内科杂病的分类较细,论述简明,选方切于实用。所载诸方,自《金匮》以外;兼采古今名医之方,精选慎取,分录条下,使读者随证求方,不致盲目施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说:评其证候析其治法,表里虚实之辨,温凉补泻之用,开卷了然,如指掌焉,足补《金匮要略》之所未备,实能羽翼《金匮》。尤氏不存门户之见,间采宋、金以后诸家之说,繁简适中,不芜不漏。可供临床参考。有嘉庆十八年(1813)吴门徐氏心太平轩藏版赵亮彩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明文隽

    八卷。旧本题曰袁宏道(1568-1610)精选,邱兆麟参补,陈继儒标旨,张鼎校阅,吴从光解释,陈万言汇评。《四库全书总目》称:“盖坊间刻本,托宏道等以行。前有周宗建序,谓‘有志公车业者,其沈酣之无后’

  • 仪礼蒙求

    二卷。清唐仲冕(?-1827)撰。仲冕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县(今湖南省东北部)人。乾隆甲午(1774年)举人,癸丑(1793年)进士,知荆溪县,累官陕西布政使,权巡抚,所至之处有惠政,尤其喜欢修治

  • 劬书室遗集

    十六卷。清金锡龄(生卒年未详。)撰。金锡龄字伯年,号芑堂,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举人。同治初元诏举孝廉方正,阖邑荐举,力辞;截取知县到班,不愿出仕。年七十得国子监监丞衔、七十八赏加光禄寺署正衔。自

  • 洪范宗经

    三卷。清丁裕彦撰。丁裕彦字毓清,山东潍县人。书首有陈官俊、贾桢、宋庆和等人的序。陈序称此书对于蔡沈《书集传》中浑举大意、义蕴含混不清的地方,力求言之详尽。贾序称此书对于蔡沈《书集传》之说加以引伸发挥,

  • 汪文摘谬

    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生平事迹见《已畦诗集》条。清朝文学,以汪琬、魏禧和侯方域为三大家。但魏禧才学纵横,而未归纯粹。方域则磊落英多,颇嫌蹉。惟汪琬湛深经术,盘纡清缜,但其病在浅泛矜

  • 和剂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龟甲兽骨文字

    二卷。(日本)商周遗文会(吉金文会)编。这是日本出版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字的书。线装,二卷二册。每册各有甲骨拓片三十页,共收甲骨拓本一千零二十三片。另有《龟甲兽骨文字抄释》二卷,系日本林泰辑编著,分别附

  • 周易要终篇

    三卷。清邓蘖撰。作者认为孔子及其门生所著之书,与周易是相通的,如《礼运》之中所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移之道可见孔子作《周易》的缘由及基本思想。《论语》所述经世治国之理也与《周易》互为表里,殊途而同归

  • 东坡事类

    二十二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梁氏为清文学家,通史学,善诗文,且注意研究西方各国政治情况,著有《夷氛闻记》、《藤花亭诗文集》等

  •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