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史

金史

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生平事迹详见《宋史》条)主编。凡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下至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的金朝一百二十年历史。元朝世祖时期曾议修辽、金、宋三史,因体例无法确定而未果。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诏修三史,以脱脱为都总裁官,分撰《金史》的是沙剌班、王理、伯颜、费著,赵时敏、商企翁等6人。次年十一月,《金史》修成。元人修《金史》依据的资料有金代实录,包括完颜勖所撰《始祖以下十帝实录》三卷、以及《太祖实录》、《太宗实录》、《熙宗实录》、《海陵实录》、《世宗实录》、《章宗实录》、《宣宗实录》等。金朝各帝唯卫绍王无实录,现存材料是王鹗在中统三年(1262)搜集的。金代“制度典章,彬彬为盛,征文考献,具有所资”。(《四库全书总目》)因而《金史》本纪的取材是相当丰富的。书中有关金末的事迹多依据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刘、元二人所记都是亲身见闻,且文笔又好,所以《金史》中的这段记载十分生动。《金史》的修撰,经营很久,与《宋史》、《辽史》仓促成书的情况不同。后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如《四库全书总目》称赞《金史》“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金史》叙事清楚,把主要的大事集中在一个人的纪、传中详述,对其他事和人,只是在其他纪、传中从侧面加以补充。在体例编排上,首作《世纪》一卷,追叙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迹,便于读者了解女真兴起的历史。本纪最后一卷,又作《世纪补》一卷,记叙金熙宗的父亲宗峻、金世宗的父亲宗尧、金章宗的父亲允恭,这三人原为大臣,因他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不宜归入列传,所以特立《世纪补》以载之。此外还有《交聘表》,用表格形式记录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的和战、使臣往来之事,使读者一目了然。《金史》的不足处,在于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失载。如天会十年(1132),金朝扶持的伪齐迁都汴,天会十二年(1134),金、伪齐联合伐宋等均没有记载;金初建策阿骨打称帝的渤海人杨朴也只字未提。书中记事重叠,史实讹误,年序倒,人名地名混乱的现象也为数不少。清人施国祁撰有《金史详校》十卷,校勘、考订《金史》四千余条,很有参考价值。《金史》初刻于元至正年间,明代有南、北监本,清代有武英殿本以及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衲本《金史》等。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金史》,以百衲本为底本,参照它本。并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校勘成果,是目前最好的本子。

猜你喜欢

  • 董方立文甲集

    《乙集》各二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庆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舆地名物之学,著述颇多。有《椭圆求周术》、《三经术衍补》、《兰石词》和《董方志甲

  • 太原县志

    十八卷,图一卷。清员佩兰修,杨国泰纂。员佩兰,字纫庵,河南闾乡县人。出身附监生,道光四年(1824)任太原县知县。杨国泰,字籍不详。此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全书十八卷图一卷,三十四类。分为:卷一

  • 嘉靖以来首辅传

    八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其学问渊博,为明前七子之首,主持文坛二十年之久,主张文必西汉,诗

  • 重阳庵集

    一卷,附录一卷。清梅志暹编辑,俞大彰重编。梅志暹,重阳庵羽士。此编无目录,内容为:序、庵图、梅像、俞像。集:首采临安杭州各志、庵记、亭记、天医宫记、八咏诗序与事迹,引列诗十三家。附刻目次为:贞自斋赋、

  • 泺源问答

    五卷。清郑杲撰。郑杲,字东甫,山东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曾官至刑部奉天司主事。这本书是郑杲主持泺源书院时与门下弟子问答的记录整理。编辑者为其门人范之杰。郑杲治群

  • 周官讲义

    六卷。清李步青撰。步青字吟白,江苏丹徒人,光绪副贡生。除此书外,另撰有《左传讲义》、《遁斋随笔》等书,多未刊行。是书于《周官》建官之制、命官之义,讲解甚详。先以《左传》为证,然后以史事为证,纵横上下,

  • 介庵经说

    九卷。即《九经集解》。

  • 古诗类苑

    一百二十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张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本书前有黄体仁序,序称:此书与张之象的《唐诗类苑》均因家贫而不能刊行,以

  • 双云堂稿

    十二卷。清范光阳(约1703前后在世)撰。范光阳,字国雯,号北山,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福建延平府知府。范光阳工诗,本集是他晚年所手定,殁后其孙

  • 易图说

    三卷。宋吴仁杰(生卒年不详)撰。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号蠹隐,另号蠹豪,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等职。撰有《古周易》十二卷,《集古易》一卷,《易图说》三卷。《易图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