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瓶梅

金瓶梅

明兰陵笑笑生撰。作者的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兰陵今属山东峄县(枣庄市境内),作品中又多用山东方言,因此作者可能是山东人。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闻此为嘉靖大名士手笔”。有人推测为王世贞,实不可信。后又有李卓吾、薛方山、赵南星、徐渭等说法,多为猜测之言;近年又有李开先、贾三近、屠隆、李渔诸说,研究者各提出一些证据,但都不够充分。《金瓶梅》究竟出自谁手,尚待进一步研究。《金瓶梅》一百回,内容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衍化出来,写市井恶棍西门庆,游手好闲,终日和一些帮闲篾片一起淫乐。自己有一妻二妾,见了潘金莲后图谋通奸,毒杀了她的丈夫武大,武松报仇,错杀了李外传,被刺配去孟州,他便乘机娶了潘金莲。以后他又骗奸了有夫之妇李瓶儿,并收了潘金莲的婢女春梅。《金瓶梅》即这三个女人名字的合称。他又贿赂蔡京,做了个理刑副千户。从此更勾结官府,贪赃枉法,霸占妇女,荒淫无度。李瓶儿和西门庆因为淫欲过度,相继死去。尔后,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因潘金莲、春梅和女婿陈经济通奸,把她们卖了,结果潘金莲被武松杀死,春梅做了周守备的妾,以淫乱被杀。这时天下大乱,金兵南侵,吴月娘带儿子孝哥逃往济南,经普净和尚点破,知孝哥乃西门庆托生,便令其出家。这是一部暴露文学作品。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西门庆,他是个豪商和恶霸的典型,他交通权贵、横行乡里、蹂躏妇女,为了满足他不断膨胀的私欲,不惜牺牲一切人的利益,欺诈、凶残、狠毒、贪婪,作者通过他荒淫无耻的生活及罪恶的发家史,暴露了明代社会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腐朽,道德的沦丧,伦理的堕落等现实。此外,作者通过西门庆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在社会上的活动脉络,描写了上自宫廷间皇帝身边为非作歹的宦官和朝廷上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在市井间招摇撞骗、蛮横狡诈的帮闲篾片和地痞流氓等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状态,透过他们的卑劣行为和罪恶活动,清楚地勾划出了一幅阴森残酷的鬼蜮世界的轮廓。整个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现实气息和深刻的认识价值。《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以前的一些长篇小说,大都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后由作家加工、提炼而成。而《金瓶梅》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就逐渐替代了宋元以来根据民间说讲故事而整理加工的话本,成了小说创作的主流。在题材上《金瓶梅》也有重大突破,它不象以往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而是以现实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及世俗情态为主要描写对象,鲁迅认为是开了“人情小说”的先河。正因于此,《金瓶梅》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作者描写了许多处于社会底层的荡妇娼妓、俳优帮闲、婢仆地痞、三姑六婆等诸色人物,他们堂而皇之地走进作品中来,而且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是古代白话小说的一大进步。主要人物写得更是性格鲜明,神采飞扬。如同是西门庆的妻妾,潘金莲的嫉妒泼辣,李瓶儿的柔弱多情,吴月娘的城府捭阖,春梅的恣肆骄纵,写来各不相同。其它如纨绔子弟陈经济和市井无赖应伯爵都很真实,给读者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此外,小说细节描写维妙维肖,语言泼辣而酣畅,生动传神,鲁迅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金瓶梅》对后世小说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清代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部书还有它的严重缺点,即作者对于所写的社会现象缺乏鲜明的爱憎感情,对于被剥削被压迫的人很少表示同情,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也很少表示憎恨。小说以欣赏的笔调描绘统治阶级腐朽靡烂的生活,尤其是大量的色情淫秽描写,表现了作者的低级趣味,影响了它的传播。《金瓶梅》的版本明代曾有抄本流传,今不存。现存最早刻本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无插图,卷首有欣欣子序、廿公跋、万历丁巳(1617年)东吴弄珠客序,通称“词话本”或“万历本”。词话本是现存各种《金瓶梅》的祖书,本书中有大量诗、词、曲、赋、赞、宝卷等韵文,方言特点鲜明,是研究小说发展史和汉语史的极有价值的材料。《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通称“崇祯本”,一百回,有插图,但无欣欣子序,不同于前者处在回目方面,前者文字参差不齐,后者对仗工整;在回目前的韵文方面,前者多是词,后者多是诗。清代康熙年间,彭城(今徐州)张竹坡就崇祯本加上评点重刊,称《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通称“第一奇书本”或“张竹坡评点本”。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影印线装本,全二十一册。此本是明万历年间刊本,旧藏北京图书馆,1933年曾以古佚小说印行会名义影印,现用此影印本重用。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今人戴鸿森校点本,此本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线装本为底本,加以校勘、标点,以简体字横排印刷,全三册,为目前最流行之版本。

猜你喜欢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

  • 静轩集

    五卷。《附录》一卷。元阎复(1236-1312)撰。复字子静。高唐(今属山东)人。至元八年(1271)以荐为翰林应奉。后为翰林学士,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大德四年(1300)拜翰林学士承旨。复原有文集五十

  • 古今艺苑谈概

    十二卷。旧题宋俞文豹撰。俞文豹生平事迹详见《吹剑录》。此书分上集六卷,下集六卷,主要杂采故实编撰而成。分条摘录史实,无所辨论,每条之下各列书名。舛讹颇多,如,邹忌妻妾事,出自《战国策》,其书注曰,出自

  • 韵谱约观

    一卷。清李茂林撰。茂林字竹友,陕西富平人。书刊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书前有潘德隽序,书后有李氏识语,云:“司马温公著内外十六摄二十四图名《切韵指掌》,以示翻切之学。乃后人率求简易,不惟舌齿任呼

  • 春秋经传合编

    三十卷。《杂说》一卷,《书法汇表》三卷,《辨疑》二卷。清杨丕复(详见《仪礼经传通解》)撰。该书将《春秋》经文及《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合编在一起,便于读者诵习比较。附录《杂说》一卷,辑录历

  • 蔗尾诗集

    十五卷。《文集》二卷。清郑方坤(约1729前后在世)撰。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福建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元年(1723)进士,历任邯郸知县,武定知府等。在官多善政,以病自免。方坤博学多才,聪慧过

  • 静便斋集

    十卷。清王曾祥(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曾详,字麟征,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末诸生。与厉鹗、金农相唱和。本集前五卷是诗,后五卷皆杂文。“静便斋”取自谢灵运“还得静者便”句,由此而命名。卷前有雷鋐

  • 同文算指

    前编二卷,通编八卷。明利玛窦(详见《几何原本》)与李之藻(1565-1630)译。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庵,仁和(今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曾从利玛窦学习西

  • 海琼传道集

    一卷。元洪知常(生卒年不详)撰。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卢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编撰《海琼传道集》一卷。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

  • 妙法莲华经玄义

    二十卷。唐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玄义》亦称《法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这是天台宋评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是由智口授,弟子灌顶随听随记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