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莂
不分卷 清冯承辉撰。冯承辉,字少眉,清嘉道间云间(今属上海市)人。此书录冯氏“古铁斋”所存三代至宋之金石,有盘、敦、鼎、戈、镜及砖瓦之属,凡有文字可资考证者,悉照原本仿摹上版。唯古钱历代甚多,仅录刀布之品,图后附缀各家跋语,以某某记别之,其余均为冯氏自考。冯氏“古铁斋”所藏金石拓本颇多,此书所录,仅其所藏本之一二。传本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金陵刘贡九精刊本。
不分卷 清冯承辉撰。冯承辉,字少眉,清嘉道间云间(今属上海市)人。此书录冯氏“古铁斋”所存三代至宋之金石,有盘、敦、鼎、戈、镜及砖瓦之属,凡有文字可资考证者,悉照原本仿摹上版。唯古钱历代甚多,仅录刀布之品,图后附缀各家跋语,以某某记别之,其余均为冯氏自考。冯氏“古铁斋”所藏金石拓本颇多,此书所录,仅其所藏本之一二。传本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金陵刘贡九精刊本。
七卷。宋张大亨(生卒不详)撰。张大亨字嘉父,湖州(治今浙江吴兴)人,宋代经学家。神宗元丰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直秘阁,卒于南宋初年。张大亨自称“少闻《春秋》于赵郡和仲先生”,和仲即苏轼。大亨之学亦以《
一卷。附李篁仙《离骚音韵》。清毕大琛(生卒年不详)撰。毕大琛,善化(今湖南长沙市辖)人。此书只注释屈原《离骚》与《九歌》,无目录,先注《离骚》,再注《九歌》。正文疏解后有十则关于《离骚》、《九歌》的论
二卷。不著撰者名氏,亦无时代可考。上卷原太极图书凡十一条,下卷原六十四卦。均为抄袭旧文,别无收获,不足以言著书。《四库全书总目》存目。
七种,二十三卷,附《明诗钞》九卷。明末清初彭孙贻(生卒年不详)撰。彭孙贻字仲谋,海盐(今属浙江)人。年少时即以博学名噪一时。清兵南下,其父彭期生殉难,彭孙贻求父尸骨,颇为时人称道。入清后不问仕途,寄情
三卷。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为冯梦龙斋号,则知作者为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该书为长篇传记小说,叙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王守仁(称阳明先生)的一生事迹。全书按时
一卷。清张恩霨(详见《论语论略》)撰。是书大旨在发明孟子论学,而非注释。故所论释,仅摘其主要的。大意说圣贤之学,有体有用,未有体不备而用能裕如者。孟子所言的仁义,体中有用,用中有体。另恩霨对“不动心”
一百二十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45一1702)定。此集为历代题画诗总集。所录历代题画诗共八千九百六十二首,共一百二十卷,分为三十门。前有玄烨御制序文。是迄今收录题画诗最为宏富的一部。其体例之严
二卷。元吴澄(1247-1331)撰。吴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学。泰定初开经庭,吴澄为讲官。主修《英宗实录》,诏加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达数千人。
二卷。清侯康(1798-1837)撰。侯康原名廷楷,字君模,广东番禺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精研注疏,尽通诸经,著有《春秋古经说》、《穀梁礼证》。平生对史学致力尤勤,撰《
十二卷。明程君房撰。程君房,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程氏善制墨,与其徒方于鲁因争名而互相倾轧,结为深仇。程氏之墨,曾被推荐到内廷,进献给神宗,方氏甚恨之。后程氏因杀人入狱而死,实方氏之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