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此书成于天圣四年(1026),于次年颁行,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后经金人闲邪瞆叟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补入《针灸避忌太一之图》,改名《新刊补注铜人俞穴针灸图经》(五卷)。原书久佚,《四库全书》以为《铜人针灸经》即由此书旧本改辑而成。天圣五年(1027)王惟一还奉诏主持铸造铜人两具,脏腑可以分合,体表刻明穴位,作针灸教学和考试之用。王惟一对经穴详审,研究颇深。此书卷上较详细讲述了十四经循行路线及四大经络俞穴图等,卷中则主要讲述俞穴位置、刺法、主治及禁忌等,卷下论述俞穴作用。书中附有各种图多幅,详明实用。有明金陵三多斋刻本,清康熙三年(1664)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另有清宣统元年(1909)贵池刘世珩影《金大定平水新刊补注铜人俞穴针灸图经》五卷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80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本。

猜你喜欢

  • 谷俭集

    一卷。晋谷俭(生卒年不详,约东晋元帝初年前后在世)撰。谷俭,字士风,湘州桂阳(湖南郴州)人。元帝初,经刺史甘卓举为秀才,策试高第,授中郎。谷俭少有志行,寒苦自立,博涉经史。终身不仕,卒于家。阮孝绪《七

  • 镏子政春秋说

    不分卷。章炳麟(详见《春秋左传读叙录》)撰。据《汉书·刘向传》说,刘歆治《左传》,以左氏义“数以难向,向不能非。”刘向“间犹自持其《穀梁》义。”桓谭《新论》也说刘向、刘歆父子“尤珍重《左氏》”。章炳麟

  • 涡阳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黄佩兰修,玉佩箴等纂。黄佩兰,字自芳,河南叶县人,民国六年(1917)来知涡阳县事。王佩箴,字敬民,河南南阳人。涡阳县设治,始于清同治初年,割蒙、亳、宿、阜四县土壤相接者,隶于版图,并

  • 柳塘诗集

    十二卷。清吴祖修(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吴祖修,字慎思。江苏吴江人。本集是其子吴大庚编纂,后有大庚跋。称祖修在时,曾版行五七言古诗,已而悔之,谓诗当以编年为次,不当分体。今所编诗十二卷,其本出自祖

  • 消间录

    十卷。明成勇(生卒年不详)撰。成勇字仁有,乐安(今属山东)人。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官至南京监察御史。崇祯十一年(1638),因上疏弹劾杨嗣昌而被削官。福王时起他为原官,固辞不赴任,披缁为僧。著

  • 国朝柔远记

    二十卷。清王之春(1842-?)撰。王之春,湖南清泉(今衡阳)人,字爵棠,又作芍棠,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后裔。青年时期投身幕府,曾随曾国藩、李鸿章等征战,累官至安徽巡抚、广西巡抚。著述甚富,有《防海

  • 新都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张奉书纂修。张奉书,江苏人,曾任新都县知县。新都县旧无志,乾隆初陈铦肇修,然草创未及授梓。嘉庆年间亦曾纂修志书一部,然仓促盈帙,以应檄取,实可谓漏脱讹夺之作。张奉书任县令后,旁搜博采

  • 谭友夏合集

    二十三卷。明谭元春(1586-1637)撰。元春,字友夏,号鹄湾。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天启三年(1623)贡生。后两次会试皆不第。第三次殁于途中长辛店。谭元春与钟惺为“竟陵派”领袖。诗文并有影响。是

  • 道山集

    六卷。明郑棠(约1414前后在世)撰。郑棠字叔美,浦阳(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中官翰林检讨。著有《道山集》。是集凡六卷。首卷为赋,卷二为辞、颂、铭、赞及四言、五言古体诗、歌行、乐府、七言

  • 湛然居士文集

    十四卷。元耶律楚材(1190-1244)撰。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人,辽皇族子孙。元太宗窝阔台时,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担任必阇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文集以诗为主,其中西域诗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