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防海新论

防海新论

十八卷。原题布希理哈撰,英国傅兰雅口译,金匮华衡芳笔述。希理哈始末不详。傅兰雅(1839-1928)为英国传教士。咸丰十一年(1861)被英国圣公会派至香港担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同治二年(1863)被清政府聘为北京同文馆英文教习。同治七年又受聘为上海江南制造局编译,供职长达二十八年之久,为江南制造局翻译科技书十几种。华衡芳(1833-1902),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清末科学家,与英人傅兰雅合译过许多西方著作,此书即为一种。西历1861-1865年(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四年),美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南北战争。此书作者经历了这场战争,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年,写了此书,记述其所见所闻,并节录当时军中的一些文报,加以论断。同治十二年(1873),由傅兰雅口译,华衡芳笔录,译为中文。原书二十卷,其中二卷内容甚简略,故在译述时合入别的卷中,成十八卷。其书内容大略言之,卷一至八言今时之船与火炮比过去更精,则往昔之防守法已不可用,另当更新云。卷九至十一,论述阻遏敌船入内地之法。卷十二至十七,论述水雷的造法与使用法。卷十八论用灯光照明海上,以免敌船偷渡之法。此书因作者身历戎行,故书中所记多为亲身阅历,为研究美国南北战争史的珍贵史料。同时,又使当时中国人大开眼界,了解了西洋战法及其先进的武器装备等。但此书译文也多有草率之处,华氏《序》云:“甫及一月,书已脱稿”。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批评说:“盖自译书以来,从未有如是之易而且速者,足证翻译草率”。此外,书中卷一论南北战争之起由,也懵然未解。甚至脱漏北邦总统林肯之名,殊为不当。此书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云有“江南制造局本”。

猜你喜欢

  • 传经表补正

    十三卷,附经传建立博士表 一卷。清汪大钧(生卒年不详)撰。大钧字仲虞,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平不详。本书为补正洪亮吉《传经表》而作。因为朱彝尊所撰《经义考》载有师承一门,实际上就是洪亮吉所本,但详

  • 平定三逆方略

    六十卷。清勒德洪等奉敕撰。勒德洪,康熙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因在清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有功勋,被分别封藩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占据数省,飞扬

  • 蛰庵文存

    二卷。清杨模(1842-1916)撰。杨模字范甫,晚号蛰庵。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十年举人。青年时期,漫游广东,从师陈澧。后黄体芳视学江苏,建南菁书院,以经训造士,杨模从其学,业绩最佳。学

  • 珠玉词

    一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生平详见《类要》辞目。是书收词一百三十余首,一卷。张先曾为其集作序。,今已佚。《四库全书总目》引《名臣录》,称晏殊词为《珠玉词》。其词多写士大夫宴游嘉会的欢乐、

  • 静园丛书

    十种,十九卷。清沈光莹编。沈光莹,字听笙,浙江海盐人,生平事迹不详。书前有褚德彝序称沈光莹“辛亥以后,辟世海滨,慨古籍之就湮,愤异学之蜂起,用是掇拾珍秘,汇辑丛残,自宋迄今得十种,命之曰《静园丛书》或

  •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

  • 蒿庵类稿

    三十二卷。《续稿》三卷。清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庵,晚年自称蒿隐公,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官至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任安徽巡抚间,上书清廷请用尊主庇民

  • 华鄂堂集

    二卷。清周彝(约1710前后在世)撰。周彝,字策铭,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华鄂堂集》。此集共二卷,皆为诗。周彝作诗,喜为长篇,如《送张长史

  • 许甘第大传略

    不分卷。比利时人柏应理(?-1692)撰。许来白译。作者曾著有《徐光启行略》。许甘第大即许氏甘弟大,“甘弟大”为教名,许氏是徐光启的孙女,信奉天主教,明末江西、四川、河南等地始有天主教堂,都得到过许氏

  • 花佣月令

    一卷。清徐石麒(生卒年不详)撰。徐石麒,字又陵,号坦庵,江都(今江苏扬市)人。明亡后归隐。《花佣月令》以十二个月为序,讲述分栽、下种、过接、扦压、滋培、修整、收藏、防忌等园艺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光绪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