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陵川县志

陵川县志

①三十卷。清雷正纂修。雷正,湖北沔阳县人,出身生员,乾隆三年(1738)任陵川县知县。按陵川县志,创本不可考,明宏治十一年,邑人都永思曾为重修,其后明嘉靖、万历,清顺治、康熙诸朝,递有续纂。《陵川县志》乾隆五年(1740)刻本。全书二十八卷,分为:卷一星野志:星象、证述;卷二至卷六方舆志: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形胜、风俗、岁时记、物产、古迹、丘墓、图考;卷七至卷十营建志:城池、学校、公署、坛庙;卷十一至卷十三贡赋记:田赋、丁徭、税课、土贡、里甲、耕耤、蠲免;卷十四至卷十七选举志:荐辟、科目、官阶、明经科武勋、诰锡、乡饮酒、吏员、阴阳学;卷十八至卷二十官师志:宦迹、县令师儒、丞尉;卷十一至卷二十五人物志:节行传、孝义传、儒林传、隐逸传、列女传、寓贤传;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艺文志:文、诗;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祥异、兵燹、杂志。此编系续孙必振修本而作,分门别类殊少,层次载述,亦多失检。②三十卷,首一卷。清程德炯纂修。程德炯字素涵,安徽歙县人,举人出身,乾隆三十六年(1771)任陵川县知县。《陵川县志》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该志广搜博采,旷者补之,略者完之,讹者正之,疑者辨之,故载述渊详,为明弘治以来六次编辑之大成。③三十卷,首一卷。清徐炑修,梁寅纂。徐炑,陕西朝邑县人,出身拔贡,光绪五年(1879)任陵川县知县。梁寅字虎春,望洛书院主讲。光绪六年(1880)二月,徐炑奉上宪,明示纂修志乘用采择,遂与邑绅商议修志,聘梁寅总其事,历数月,志稿成,乃谋付梓之时,徐炑调离,光绪八年(1882)新知县将其事竣。《陵川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该志分类立目全部承袭乾隆程德炯志。乾隆以前事,多依照程志旧本,乾隆以后九十余年的事迹,征实补遗,逐条增入。综观此志,体例完备,内容宏丰。

猜你喜欢

  • 读易易知

    三卷。清黄寅阶撰。此书编辑体例杂乱。书中删去了古注中“彖曰”、“象曰”、“坤卦文言曰”等字样,凡传辞与经文皆顶格,致使本不是一回事的经传、彖传、象传不分,揉杂在一起,忽而卦辞、忽而彖传、忽而小象、大象

  • 鸣鹤堂文集

    十卷。清任元祥(约1661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任元祥字王谷,后更名源祥,自号善卷子,学者称息斋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明末诸生。入清则绝意仕进,以布衣终老。任元祥与陈维崧、侯方域及魏禧为文友

  • 本事方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

  • 易经蒙引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

  • 元风雅前集

    十二卷。《后集》十二卷。前集十二卷系元傅习采集,孙存吾为之编次;后集十二卷,系孙存吾所续辑。傅习,字说卿,江西清江人。生卒年不详。孙存吾,字如山,庐陵(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儒学正。前集首列刘

  • 宪章录

    四十七卷。明薛应旂(详见《宋元资治通鉴》)撰。所载上自洪武,下至正德,以续其作《宋元资治通鉴》。然所采史料多出于杂书,故缺乏甄别,失之于轻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四十六卷,其卷三十九为上下两卷

  • 经典释文补续略例

    一卷。汪远孙(1789-1835)撰。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借闲漫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据《清史列传》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官内阁中书。”家中有著名的藏书楼“振

  • 椭圆求周术

    ①清董祐诚、②清项名达撰。①董祐诚(详见《割圆连比例图解》)于1821年撰此书一卷。椭圆于明末从西方传入我国,并于十八世纪用于历算之中。对椭圆面积求法已有人研究,但其周长尚无人计算。董氏《椭圆求周术》

  • 长生殿

    二卷。清洪(1645-1704)撰。洪,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洪出生在钱塘望族世家,少年曾受业于明遗民毛先舒等人,后又曾就学于北京国子监。他早露才华,盛有诗名,并

  • 亶爰子诗集

    二卷。明江晖撰。江晖,字景孚,仁和(今浙江杭县)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谏南巡,杖关下。出为广德知州,召授编修,进修撰,迁河南按察佥事。事迹具详《(康熙)仁和县志》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