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隋文纪

隋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终。南北至隋一统,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沿旧习,风尚各异,乃至著作之林不名一格;终其一代,竟不能自为体裁。传奇至唐已为盛极,而仁寿、大业距离最近,遗篇琐语,真赝相参,故此编最为糅杂。书中如《隋遗录》、《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大业拾遗记》,皆出依托,而《王度古镜记》尤为迂怪不经。此等搜神、异苑、睽车、夷坚一类之书,亦竟收载乃自秽其书。又如甲秀堂帖载炀帝跋曹子建墨迹,唐以来收藏赏鉴皆所未闻;而词旨凡庸,显出其后,却一概阑入,未免失于鉴裁。至于唐高祖、太宗、褚亮、李靖、陈叔达、温大雅、魏徵诸人,不系于隋,毋庸置论,乃以其文作于隋末,遂而兼收。而李德林代静帝之诏作于周时、颜之推请考乐之奏上于梁代,此前各集文随人编,此集则人随文列,若文帝复姓令之误采史文,李德林之《修定五礼诏》题为文帝,祖君彦之《移郡县书》、与《袁子干书》,魏徵《与郇王庆书》,皆题为李密,孔德绍《遗秦王书》题为窦建德;以及罪蜀王秀文已见卷一,又见卷二,戴逵《皇太子箴》已见卷五,又见卷七而诸集之通病,不在所论。书中卷八之末载梁神洊等十二人(时代均不详),缘在梅鼎祚《隋文纪》以此为终,遂附于此。据《千顷堂书目》载,梅鼎祚所编尚有《三国文纪》、《东晋文纪》、《后陈文纪》、《三国》、《东晋》未见其本;“后陈”则未知为何代,疑传写有误,且亦未见其本。统观《文纪》所录,虽抵牾疏漏卷卷有之,然上起古初,下究八代,旁搜博采,荟合成编,使唐以前之文章源委相承,粲然可考,实为艺苑之大观,其功亦不为过掩。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林泉高致集

    一卷。又称《林泉高致》。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字得之,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丰五年中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其父郭熙,字淳夫,官翰林待诏直长,亦北宋熙宁年间著名画家,曾取法

  • 周易观象

    四册。清蒋绍宗撰。绍宗字湜庐,吉林长白县人,嘉庆举人,官至湖南石门、沪溪、浏阳等县知县。此书系其官湘潭时所著,不分卷数。书前有河图、洛书、小横图、大横图、先天图、圆方之图、后天图。分上下经、上下系、说

  • 觉颠冥斋内言

    四卷。清唐才常(1867-1900)撰。唐才常字佛尘。湖南浏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曾任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的时务学堂分教习。1900年哥老会运动兴起时,唐才常积极参与,谋划起兵,被捕入狱,

  • 印古堂诗话

    不分卷。明朱得之(生卒年不详)撰。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靖江(今属江苏)人,一作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从学于王守仁,颇精老庄之学,著有《参玄三语》、《庄子通义》、《宵练匣》、《及是书》等。《印古堂诗话

  • 四书易简录

    十二卷。清刘葆真撰。葆真字眉峰,江西金溪(今江西金溪)人。是书卷首有郑任全、周天祐二序及凡例。书分上下截,上截列经文及朱注,下截列讲义。其讲义则列章旨于前,次列顺文诠叙,又次列剖析义蕴,自谓“逐章逐句

  • 厉樊榭年谱

    一卷。清朱文藻编,缪荃孙重订。文藻字朗斋,浙江仁和人。谱主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自号南湖花隐,学者称樊榭先生,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乾隆初年应博学鸿词不售

  • 筹饷卮言

    一卷。清唐梦赍(1627-1696)撰。唐梦赍,字济武,号豹岩。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进士,官检讨,因得罪权贵,罢官。著有《铜钞疏》、《禁粜说》等。是书针对当时开捐纳事例和停发各省俸工等款,提出了

  • 清音对字新翻蒙古三字经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旧抄本未刊行,无成书年代。全书均为满语、蒙古语两种文字的《三字经》对照本,没有汉字,每句均以满语在先,之后译成蒙古语相对照。有《颐志斋丛书》本。

  • 盘谷集

    三卷。清释智朴(生卒年未详)撰。释智朴号拙庵,江苏徐州人。居盘山四十余年。当时盛流,如朱竹垞、王渔洋、宋牧仲,皆与订交,尺牍往还无虚月,所著《盘山志》,详略有法。此集为乾隆时命翰苑诸臣重为编定。前集二

  • 大梦编年

    一卷。清汪荆(1794-?)自撰。荆字松樵,山东陵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历官高陵、宁陕、长武、山阳等县知县。此编分年系事,记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记家事、读书、历官等事,每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