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隶辨

隶辨

八卷。清顾蔼吉(生卒年不详)撰。蔼吉字畹先,号天山,又号南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纂修官,任仪征教谕。善画山水,精缪篆八分书。顾氏《自序》云:“《隶辨》之作,窃为解经作也。字不辨,则经不解。古人邈矣,汉人传经,多用隶写,变隶为楷,益失本真。及唐开元易以俗字,名儒病其芜累。余因收集汉碑,间得刊正经文。……竭其愚才,积三十年之久,然后成书。”是书实际上是以宋娄机《汉隶字原》为蓝本,钩摹汉代的隶书碑文,按宋《礼部韵略》分韵编次,每字下分注碑名,并引碑语。其中对《汉隶字源》的错谬,“舩船、爯再体或不分,血皿、朋多形常莫别,悉从《隶释》、《隶续》详碑定字,指摘无余”(《自序》);对娄机以后续出之碑,尽为摹入。所收的隶字,皆据《说文》辨其正、变、省、加。以上是正文,卷一至卷五共五卷。卷五之末附列疑字。以下卷六按《说文》部次,篆偏旁五百四十字,括其枢要,以见篆、隶之变迁。卷七卷八为《碑考》,并附《隶八分考》和《笔法》两篇。《四库提要》云:“《碑考》二卷,碑之存者注今在某处,亡者引某书云在某处,具有引证,以年代先后为次,条理颇为秩然,则较《字原》碑目为详核。后附《隶八分考》、《笔法》二篇,采辑旧说,亦均有裨后学。”顾氏《自序》谓“锐志精思,采摭汉碑所有字”、“碑字出自手摹,谛审无差”,则言过其实,《四库提要》指出:出于娄机之后的汉碑,不过娄机所列的百分之一二;娄机所见的三百零九种,流传至今的仅20余种,不及其碑目所列的十分之一,“蔼吉何由得见原碑,一一手摹其字?”“每字下所引碑语,亦多舛错(一连举出十多处,从略)”。然而《隶变》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胡朴安说:“《隶变》一书,在于解经。……以隶证经,可以得汉人用文字之例。况其书于文字之本身,又能本之《说文解字》辨其正、变、省、加,以得由篆变隶之迹。”(《中国文字学史》五百六十八页)是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项氏玉渊原刊本、乾隆八年(1743)黄晟重刊本,上海扫叶山房影印原刻本。

猜你喜欢

  • 管子补注

    二十四卷。明刘绩(生卒年不详)。刘绩,字用熙,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人,著有《三礼图》。由于《管子》一书多用古字,且有错字、别字,原注也有许多漏洞,因此刘绩作了适当的改正、补注。虽然刘绩所做的工作成

  • 巢经巢经说

    一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年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清学者、诗人,精经学、小学家。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被举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

  • 耕霞溪馆法帖

    四卷。清叶应阳辑。叶应阳字蔗田。此帖是叶应阳于道光间选于墨拓之精美者,自晋至明,得数百种。原帖首无题名,只书中有“耕霞溪馆”印迹。其中重摹《绛帖》,与《筠清馆刻》多同,且更加精湛。《乐毅论》、《玉版十

  • 周易集解增释

    八十卷。清张仁浃撰。张仁浃是秀水人。此书前有乾隆十三年(1748)自序。前八卷载诸儒传授以及王氏《略例》和朱子《启蒙》。九卷以后才开始解释经文。其说只以朱子《本义》为主,所以《本义》与经文一概大写,而

  •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

    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是书版式广狭,字画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无二致。是书前有评论、训诂、诸儒姓氏,但不足五百家。书中所引,仅有集

  • 偃曝谈余

    一名《偃曝余谈》,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书首陈继儒自跋云:“余入冬喜负暄读书,已渐相昵。往往狎夏日鼾睡以为快。庶几有鲁恭士阳之意与。客笑不能从。云:‘王僧达云:寒荣共偃曝。孟浩然云

  • 中州启札

    二卷 元吴宏道撰。吴宏道字仁卿,金台蒲阴(今河北完县)人。生卒年不详。江西省检校掾史。是书作于大德五年(1301)。前有许善胜序,称吴君裒中州诸志往复书尺,类为一编。凡若干卷。体制简古,文词浑成。其上

  • 小檀栾室镜影

    六卷。清徐乃昌撰。徐乃昌(1868-1936),字积余,南陵(今属安徽)人。清人以镜录著称者,钱坫《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所录不过二十五件,瞿中溶、梁廷楠,所录亦不过一百四十余件,即使清代内府所藏见于

  • 郑志考证

    不分卷。清代经学家成蓉镜(见《禹贡班义述》)撰。《郑志》一书,清代有《四库》本,孔方广林辑本,袁钧辑本。成氏撰此书不知据何辑本,仅三十余条,知非完书。所考旁及群书,申以己意,有不少令人信服。如“我先师

  • 德阳县新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裴显忠纂修。裴显忠,曾任德阳县知县。此篇继吴志而作,相距只二十五年。盖裴氏任县令六年,以身之所经历,耳目之所见闻,取前志删繁订误,以续以补,不相沿袭,故别于旧志曰新。其门类则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