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青州府志

青州府志

①十八卷。杜思修,冯惟讷纂。杜思字子睿,浙江鄞县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曾任州、县事十余年,四十四年(1565)升任青州知州。著有《考信编》七卷。冯惟讷字汝言,号少洲,临朐县人,嘉靖十三年(1534)与其兄惟重同榜举人,十八年(1539)又同榜进士。授宜兴知县,调任魏县知县,升蒲州知州,历官扬州同知,松江督赋、陕西按察佥事、陕西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著述较丰,著有《冯光禄集》十卷,辑《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古逸诗》一百三十卷等。按青州,自隋、唐以来治益都,元为益都路,明升路为青州府,曾一度为山东布政司所。郡志根据《明史·艺文志》,载有钟羽正《青州风土志》,根据《山东通志》中载有曹珖《青州考》,这些都成于此志之前。杜思上任,见青州府旧无府志,文献散失,时各郡、县,均有纂辑地方志之举。乃与冯惟讷等,开馆修志,搜集典章,采询故实,及属邑的有关资料,取古籍参考,排比编次,历时数月,而志成。《青州府志》嘉靖四十四年刻本。全书十八卷,分为:卷一图:府总图、府治图、十四州县境图、沂山镇图、颜神镇图、安东卫图、莒州所图、诸城所图、塘头寨图、齐分玄枵图、鲁分降娄图、沿革表;卷二封建表;卷三职官表;卷四选举表;卷五天文志:星野、灾祥;卷六至卷七地理志:山川、风俗、户口、田赋、物产、古迹;卷八至卷十一人事表:官署、学政、祀典附祠庙、兵防、城池、关梁、驿传、乡社、陵墓、寺观;卷十二至卷十六列传:圣贤、封建、名臣、宦绩、人物、忠义、孝友、儒林、文学、武功、隐逸、侨寓、卓行、列女、方伎、仙释、列传;卷十七艺文;卷十八遗文、杂志。此志体例完备,条分缕析,取材丰富,堪称佳本。本志优点有三,一是首有二十四幅辖舆地图,精粹严谨;二是天文、地理类,眉目清晰,阅者一目了然;三是遗文备载,志传尤详。著名文学家李攀龙在序中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然有些小目繁多,尚可裁汰合并。如忠义、孝友、隐逸、卓行等,皆可入人物类内。又如仙释、方技,皆可归入杂志。此志尚有1965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②二十卷。清崔俊修,李焕章纂。崔俊,辽阳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五年(1676)任青州府志知府。李焕章字象先,号织斋,山东乐安人,明末诸生。著述甚丰,著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等。崔俊莅任,奉命修志,即命所属州、邑各进邑乘,以资采择,并请李焕章任编辑。历时三月而告竣。《青州府志》康熙十五年刻本。此志体例全部承袭旧志,所损益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其取材虽富,编次则未妥善,此外,脱漏残缺尚多。③二十二卷。清陶锦修,王昌学、王柽纂。陶锦字奕俟,抚顺人,康熙六十年(1721)任青州知府。陶锦掌青州后,见旧志距其时仅十余年,虽年代未远,然漫灭相仍,散亡未集。即聘任王昌学、王柽主纂,复征文献以考稽,重搜遗佚而论定,旧文不灭,新事加详。以旧志为蓝本,凡康熙十二年以前,悉仍旧观,十三年以后事,则采遗闻,作传记,正讹补缺,剖疑辨误,别立凡例,去伪存真,遂成新志。《青州府志》康熙六十年刻本。此志乃继康熙四十八年张连登本而作,较旧志,有较大进步。④六十四卷。清毛永柏修,李图、刘耀椿纂。毛永柏,吴下人,监生出身,咸丰六年(1856)任青州知府。李图字少白,号广文,掖县人,曾任胶西书院山长。主纂过胶州、平度州、陵县等州县志。刘耀椿字庄年,郡人,进士出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毛永柏掌青州后,见旧志已一百余年未修了这期间,社会风俗变迁,政治人文更易,皆今昔大异。青州原辖十五个州、县,自雍正间,数邑改隶沂州,青州府仅统益都、博山、临淄、博兴、高苑、昌乐、寿光、乐安、临朐、安丘、诸城十一邑。疆域变更,旧志所载,已非今之范围,均须重辑,以明界限。永柏遂延李图、刘耀椿为主纂,网罗散佚,比次近事,历时一年而告竣。《青州府志》咸丰九年(1859)刻本。此志体例,基本承袭旧志,而分门别类,改易甚多,取材宏富,为前所未有。各卷前附有“记”,较详尽,考据亦精核。为青州府志中的佳本。

猜你喜欢

  • 太极辨

    三卷。元孙自强(生卒年不详)撰。自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以为“圣人之言约而明,先儒之论详而汩”,而“汉唐以来语焉而弗明,濂洛诸贤明焉而未纯,学者因其辞之纷纭,不以异端傅会于圣经

  • 苏米志林

    三卷。明毛晋(1599~1659)撰。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藏书家,藏收84000余册,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

  • 西楼易说

    十八卷。清杨家洙撰。家洙字东川,安徽怀宁人,乾隆岁贡生,《安徽省志》、《怀宁县志》均有传。此书意欲补程朱之未备,其以朱子本义为宗,前八卷解经,卷九卷十解上下彖传,卷十一、十二解上下象传,卷十三解文言,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二十卷。不著撰人。此书前有南宋嘉定丙午(按:宋嘉定无丙午,疑为丙子之误,即1216年)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言此书家藏六十余载,不知作者为谁。明弘治己酉(1489)济南朱臣刊刻时,改名《保幼大

  • 直木斋全集

    十三卷。清任绳隗(生卒年不详)撰。任绳隗,字青际,号植斋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约明末清初在世。少有才名,年壮气盛,意气超越,读书积学有年,颇称通博,对序言、碑记、奏议、书札一切词章、乐府、长吟、短歌皆

  • 春秋日食质疑

    一卷。清吴守一撰,守一字万先,安徽歙县人。《春秋》一书所载月、日,以杜预《长历》推算,错讹往往可见。此书推考岁差增减迟速,意在订正《春秋》有关日食发生日期的记载中不正确之处,书末还附“诗书日食考”两则

  • 汾阳县志

    ①四卷。清吴世英修,刘文德纂。吴世英,辽宁盖平县人,出身贡生,顺治八年(1651)任汾阳县知县,后升河南陕州知州。刘文德,汾州府通判。按汾志创自明嘉靖王龙罔,其后孔文谷、王龙州相继纂述,然皆州志。改府

  • 政典汇编

    八卷。清王芝藻(生卒年不详)撰。王芝藻著有《大易疏义》。此书以“六曹”统天下之事。自周官开始,后世有的沿袭,有的变革,总的都不超出这个范围。取材大抵源于《通典》、《通考》二书。而元明之事则多采自王圻《

  • 百子金丹

    十卷。明郭伟(生卒年不详)编。郭伟,字士俊,泉州(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卷,分为文编、武编、内编、外编、奇编、正编六门,所采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诡立名号,不可究诘。如曹植七启设为

  • 书仪

    十卷,宋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后人称司马温公,陕州夏县涑水乡(现属山西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宝元时进士。治平三年(1066),献所撰修《通志》八卷,准自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