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音韵问答

音韵问答

一卷。清钱大昕撰。钱氏生平见“恒言录”。是编于《潜研堂文集》中摘出问答十五则,并益以《同音假借说》、《古今方音说》、《答严九能书》、《答周松蔼同年书》等,遂成一书。卷末有吴江沈懋德跋语,大略云:三十六字母,托言出自西域,不过神奇其说耳。郑樵无识,遂谓中国人不知七音,不亦愚哉!钱竹汀先生是编,大概举正亭林顾氏之讹。其中历引诗书中股肱丛脞、高冈元黄,以见母为华音而非梵音,尤为确论。是以足以关渔仲之口矣。《音韵问答》云:字母两字固出于《华严》,然唐玄应《一切经音义》所载《华严经》终于五十八卷,乃实叉难陀所译,出于唐中叶,又在玄应之后。而汉末孙叔然已造翻切,则翻切不因于字母也。翻切之学,以双声叠韵纽弄而成音。有叠韵,而后人因有二百六部。有双声,而后人因有三十六母。双声叠韵,华学非梵学,即三十六母,亦华音非梵音也,谓见溪群疑之谱本于华严者妄矣。特以其谱为唐末沙门所传,又袭彼字母之名,夹漈不加详考,遂误认为天竺之学耳。案大昕谓“字母”二字出于《华严》;三十六母为华音而非梵音;反切不因于字母而源于双声叠韵。钱氏于《十驾斋养新录》等书亦反复阐发此说。案“字母”是悉昙、等韵从印度输入的术语;三十六字母确为表现华音者。然谓反切源于双声叠韵则误矣。关于反切的起源,一派谓曾受梵文影响,宋之郑渔仲,沈存中、陈直斋,清之纪文达、姚惜抱等均主是说;另一派则谓反切源于双声叠韵或合音,是中国自己造出来的,顾亭林力倡之,陈东塾及钱竹汀等附和之。赵荫棠《等韵源流》云:“周秦至汉所有之合音,乃天然的(案双声叠韵亦当如是观),汉代以后之反切,而是人为的。这个人为的反切,非有外力不能产生。……汉哀帝以后正是梵文输入的时候,则学梵文者当然先知其拼音,因此而悟出来反切。”赵氏所言很是。是书刊入《昭代丛书》(道光本壬集补编)。

猜你喜欢

  • 靖康缃素杂记

    简称《缃素杂记》,十卷。北宋末南宋初黄朝英(生卒年不详)撰。黄朝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生平事迹不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仅谓其为绍圣(1094-1908)后举子。其余皆不清楚。此书杂记经史、文化、

  • 粤滇纪略

    八卷。清无锡九峰居士撰。作者生平不详。是书前有弁言,记事起自顺治三年(1646年),永历帝在粤东即位,止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收复云南,永历帝被执,凡十四年。纪年兼采南明、清朝年号,每年分

  • 七修类稿

    五十一卷。明郎瑛(1487-1566)撰。郎瑛字仁宝,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郎瑛博综文艺,是书乃积其闻见而成。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门,总收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字。

  • 大金国志

    四十卷。旧本题南宋宇文懋昭撰。内纪二十六卷,开国功臣传一卷,文学翰苑传二卷,杂录三卷,杂载制度七卷,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一卷。前有进书表,末署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而金已即在是月十日,相距仅五

  • 雕邱杂录

    十八卷。清初梁清远(生卒年不详)撰。清远字迩之,号葵石,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编皆其笔记之文,多杂录明末杂事,及真定一方轶闻,多为劝戒之意。共十八卷,卷首立名

  • 易佣

    十四卷。明文安之撰。安之字铁庵,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事迹具《明史》本人传。该书首列《诸儒著述》,次以伏羲卦位明《易》之数,以文王卦位明《易》之气,又将先后天

  • 承启堂稿

    二十九卷。明钱薇(1502-1544)撰。钱薇,字懋垣,一作懋薇,号海若,浙江海盐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事迹具详《明史》本传。著有《承启堂稿》。本书是其门

  • 古文苑

    二十一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书录解题》称:世传孙洙巨源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所录诗赋杂文,自东周迄于南齐,凡二百六十余首,皆史传、《文选》所不载。然所录汉、魏诗文多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删节之

  • 书疑

    九卷。宋王柏(1197~1274)撰。柏字会之,自号长啸,后改鲁斋,谥文宪。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平生不仕,以教授、著述终其身。从学者甚众,曾受聘在丽泽、上蔡两书院为师。死后追赠承

  • 论语鲁读考

    一卷。清徐养原(1760-1827)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人。著有《周官故书考》四卷、《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五卷、《顽石庐经说》、《法言李轨注》十三卷。是书考郑注中的鲁读,郑注依据的是《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