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项城袁氏家集

项城袁氏家集

十八种,六十卷。清末民国间丁振铎编。丁振铎字旬卿,河南罗山人,曾官御史。是编乃袁世传汇集其祖父袁甲三、父袁保龄、伯父袁保恒、堂伯父袁保庆四人之奏议、函牍、诗文及其他撰述,请丁振铎代为编辑并撰写首卷按语而成。袁甲山(1806-1863),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年间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并曾任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漕运总督。卒谥端敏。是袁世凯的从祖父。家集收《端敏公奏议》二十卷、《端敏公函牍》二卷。袁保龄字子久,同治年间举人。家集收其《阁学公公牍》十卷、《阁学公书札》四卷录遗一卷、《阁学公文稿拾遗》一卷、《阁学公诗稿拾遗》一卷、《雪鸿吟社诗钟》二卷等。袁保恒,道光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卒谥文诚。家集收其《文诚公奏议》六卷、《文诚公函牍》二卷、《文诚公文稿拾遗》一卷、《文诚公诗稿拾遗》一卷。袁保庆字笃臣,号延之,咸丰年间进士,曾官刑部郎中等。家集收其《自人琐言》二卷(袁保龄编录)等。书末附袁世传汇辑四人家书,成《袁氏家书》六卷,及述祖母等事迹之《母德录》一卷。有清宣统三年(1911)清芬阁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象训

    十二卷。清姚球撰。姚球字颐真,无锡(今属江苏)人。姚球在凡例中说他在辛未年二十七岁时才读《周易》。二十余年间他见到的注疏有一百三四十部。此书虽用古本分十二篇,但篇数迥异。其分《象传》于爻传之外,本于宋

  • 管子校正

    二十四卷。清戴望(1837-1873)撰。戴望,字子高,浙江德清人。清同治年间,任金陵书局校勘。著有《管子校正》、《颜氏学记》等多种著作。戴望对散录于群书中的《管子》言论,加以整理,按照《管子》一书的

  • 钦定新疆识略

    十二卷,首一卷。清徐松原著,松筠纂。徐松(1781-1848),字星伯,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嘉庆十六年(1811)任湖南学政。次年,因事遣戍伊犁。对新疆舆地极有兴趣,在伊犁将

  • 兼隐斋二王帖

    三卷。明汤世贤摹宋本。汤世贤,生平籍贯不详。该帖共三卷,其中王羲之书二卷,王献之书一卷,后附《目录评释》一卷。该帖之《目录》分别摘取每帖中二、三字为题编辑而成,先列释文,后系评语,并且在每帖下面各注所

  • 一枕奇

    即《鸳鸯针》之一二卷。见《鸳鸯针》。

  •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

  • 韵谱约观

    一卷。清李茂林撰。茂林字竹友,陕西富平人。书刊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书前有潘德隽序,书后有李氏识语,云:“司马温公著内外十六摄二十四图名《切韵指掌》,以示翻切之学。乃后人率求简易,不惟舌齿任呼

  • 古史要评

    五卷,明吴崇节撰。崇节字介甫,弋阳(今属江西省弋阳县)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人,官至武冈(今湖南武冈县)知县,著有《狎欧子摘稿》。《古史要评》所载史事上起周灵王,下迄南宋,每事都采用先标题目

  • 天文本单经论语校勘记

    一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德辉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郎园。湖南湘潭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其著述颇丰,辑有《孟子刘熙注》一卷,辑蔡邕《月令章句》四卷,《古今夏时表》一卷,《释人疏

  • 易类

    《易》又称《周易》,是先秦的卜筮之书。《易》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相传伏羲作八卦,文王重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爻辞,是为《易》的经的部分,到战国时,出现《彖辞》、《象辞》、《系辞》、《文言》、《说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