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项氏家说

项氏家说

十卷,《附录》二卷。南宋项安世(?-1208)撰。项安世字平父,江陵(今属湖北)人。淳熙进士,历任校书郎、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著有《周易玩辞》、《平安悔稿》等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庆元中(1195-1200),项安世得罪时,谪居江陵,杜门潜心读书,起居不出一室,送迎宾友,未尝逾门,阅读诸书皆有评论。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十卷,《附录》四卷,又别有《孝经说》一卷,《中庸说》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亦与此相同。自明初以来,原本久佚,仅散落在《永乐大典》中。所载多兼及《说经》、《说事》、《说政》、《说学》等篇名,而逐条又各有标题,其原书体例约略可见。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是为今本。卷一、卷二为《易说》,卷三《书说》,卷四《诗说》,卷五《周礼》,卷六《礼记》,卷七《论语》、《孟子》,以上为说经,主要是对诸书的解释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如认为,《诗经》中的“思”字,是语气辞,用于句子末尾,亦有时用于句首。解释“圭田”时,称古者圭田五十亩,自卿以下皆同等。而今之职田,以职务的贵贱而定田亩的多寡,此非古制。卷八、卷九、卷十则先为其《说事篇》,次为《说政篇》,再次为《说学篇》,阐发自己的社会观。如认为,处事必须验之于心,自心不安,则人心不服,人心不服则自己不得安。《直斋书录解题》记载,《附录》四卷为《孝经》、《中庸》、《诗篇次》、《邱乘图》,各为一卷。原各为单书行于世,以后才附于此书之后。今本《附录》仅有《孝经说》、《中庸臆说》二书为二卷,主要是阐发二书的思想。如认为,孝是德之本,五常百行无非是孝。天命之谓性,自然之“中”;率性之谓道,自然之“和”;修道为教,君子通过学习以致其“中和”。项安世学有体用,通达治道,而说经不尚虚言,其订复同异,考究是非,往往洞见本原,迥然出于同时诸家之上。有《四库全书本》,清许氏刊卢文弨校本,闽刻本及杭州刻本。

猜你喜欢

  • 素问注证发微

    九卷。明马莳(生卒年不详)撰。马莳字元台或玄台,又字仲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职太医院。善针灸,对《内经》颇有研究。著有《素问灵枢合注》、《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等书。此书又名《黄帝内经素问注证

  • 瞻园词

    二卷。续一卷。张仲炘撰。张仲炘,字慕京,号次珊,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张凯嵩之子。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年(187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任御史、给事中等职。他虽曾参加过北京强学会,但对戊戌变法持反对态

  • 书法正传

    十卷。明冯武(1627-?)撰。冯武号简缘。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名家冯班之从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八十一岁,馆于苏州缪日芑家,为其述此书。此书专论正楷之法,书前有冯武自序,次为凡例八条

  • 佛国记

    一卷。法显撰。原书名《游历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法显(约337-约422)。东晋平阳武阳(今山西)人。俗姓龚,早年出家为僧。为寻求佛典,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与慧景、道整等同道一起,从长安

  • 礼记章句

    ① 四十九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内传》条)撰。此书对《礼记》经文,逐句逐章,详作笺释,颇有发明。寻其意旨,盖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旧貌。唯在每篇之首,列其篇旨,大柢短长互见。

  • 孔方兄

    一卷。清叶承宗(生卒年不详)撰。叶承宗字奕绳,山东历城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曾任临川县尹,死于难中。著有《泺函》,其第十卷收杂剧《孔方兄》、《贾阆仙》、《十三娘笑掷神奸首》、《狗咬吕洞宾》等四

  • 周易纂解正宗

    六卷。清谢复茪撰。谢复茪字菁来,吉水人。其书先列朱子《本义》,以《直解》、《大全》、《蒙引》诸家之说各系于其下。他的儿子谢能立认为图说不完备,重加纂订,别为一编,附之于后。属私塾讲本之类。《四库全书总

  • 读晏子春秋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撰。陶氏此书是他读诸子札记的第七种,其中颇有可供参证的地方。如《晏子春秋》原文中“请使之示乎”句,“乎”当为“子”之误;“寡人一乐之”句,“一”当为“美”之误;“其不为穴者”句,“穴”之

  • 古椿轩诗钞

    二卷。清庄善孙撰。生卒年未详。庄善孙字性切,江苏阳湖人。诸生。其为诗词朴直,寄意深远,不事雕琢,有清气旋绕于笔端。虽经身世忧患,而绝无愤懑不平之语。深得于温柔敦厚之教。庄善孙死后,遗集由冯石溪等三人选

  • 急就篇直音

    一卷。清王祖源(生卒年不详)撰。祖源原名伯濂,号莲塘,山东福山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官兵部主事,外任四川龙安府知府。是书旨在说明《急就篇》的韵读,以便学者口诵。王氏认为,古本《急就篇》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