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三字石经集录

魏三字石经集录

一卷(石印本)。孙海波著。书分四篇,第一篇是拓本,第二篇是源流,第三篇是碑图,第四篇是古文。所录石经墨拓本,共一百八十七石。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以品字式、古篆二体、古文一体、篆书一体、隶书一体诸石为附录。第二篇源流,采录诸家之说,甚为详赅。第三篇碑图,因白坚所藏刊号一石,《尚书》之面是二十一,《春秋》之面为八,而定三字石经为二十八碑。《尚书》、《春秋》二经字数共三万五千二百二十二字,以每行二十字计算,共得一千七百六十一行。(题篇不计)而魏石经每面约三十二至三十四行不等,两面合书,姑且以每面三十三行计之,则每碑有六十六行。二十八碑共一千八百四十八行。以一千八百四十八行减去经文所占的行数,尚余八十七行,再加上每篇题名所占的行数,可知《尚书》、《春秋》二经非二十八碑不能尽。再由山东图书馆所藏《尧典》三行直下式二石,知这二十八碑皆为三行直下式,而品字式诸石都是以后续刻的,这就给魏石经碑数一个明确的结论。这是此篇的一大发明。其古文一篇,征引甲骨、金文、六国文字、《说文》之古文和籀文、《汗简》等,以与三体石经古文相印证,从而考定石经所用的古文为六国时书体,援据博洽。又以《隶释》的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王国维的《魏正始石经残石考》《〈隶释〉魏石经碑图》为别录,以显示其为宋人摹本,不与新出拓本相杂厕。惟书中“民主慎厥丽”一石很可能是赝品。此书收采宏富,对于研究正始石经的学者是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 穆参军集

    三卷。附录《遗事》一卷。宋穆修(979-1032)撰。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北宋散文家。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曾任泰州司理参军,颍州、蔡州文学参军。穆参军集共有诗五十六首,文二十篇。穆修

  • 广仁类编

    四卷。明王时槐(1522-1605)撰。王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

  • 臣鉴

    三十七卷。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撰。朱瞻基为仁宗长子,母亲为诚孝昭皇后,性嗜书,智识杰出。永乐八年(1410)成祖征漠北,命其留守北京。永乐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自是,巡幸征讨皆从。仁宗即

  • 读史津逮

    四卷。清潘永圜撰。潘永圜字大生,金坛人,著有《宋稗类钞》。《读史津逮》成于康熙年间,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帝王分为三类:属正统者标曰世纪;属偏霸者标曰世次;僭伪叛乱及藩镇标为本末,皆详其世系,力标事实,

  • 六经正名

    不分卷,附答问五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写成于自珍四十二岁时。全书大义,宗刘向《七略》及班固《艺文志》之说,把经部分为经、传记、群书。“经”,指的是《易》、《书》、《诗》、《礼》、《乐

  • 毛雅

    即《毛诗传义类》,见“毛诗传义类”。

  • 郑寒村年谱

    一卷。清郑勋辑。郑勋字简香,系谱主玄孙。谱主郑梁(1638-1713),字禹抚,号寒村,浙江慈溪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刑部郎中、广东高州知府等官。康熙三十七年(16

  • 榕村全书

    三十二种附十种。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该书所收书类似于《李文贞公全集》,主要部分为《四书解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诗所》、《尚书七篇解义》、《春秋毁余》、《孝经全注》等自撰经学等

  • 周官礼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500-583)撰,清马国翰辑佚。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官至露门博士。事迹具《北史》本传。沈书隋唐志皆著录,原书为四十卷,今佚。马国翰依《经典释文》,又参稽《集韵》,辑

  • 枕葄斋诗经问答

    八卷。清胡嗣运撰。嗣运字鹏南,安徽绩溪县人。此书是胡嗣运在光绪三十二(1906)年执教于梁安东山高等小学所作。因是记其与学生就《诗经》问答而成书,故曰《枕葄斋诗经问答》。系问答语录体著作,不附经文。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