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冈县志

黄冈县志

①十卷,明茅瑞征修,吕元音、王同轨等纂。茅瑞征,字五芝,浙江归安县人,进士,官黄冈知县。吕元音,字节之,本县人,举人。王同轨,字行甫,本县人,贡生,官南太仆寺主簿。万历中叶,黄冈入版籍已有二百余年,县乘缺如。吕元音等博稽文献,编辑县志,采取通志及郡志者十分之三,搜索残简断碣十分之七。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此志告成刻印。卷首无凡例,卷末茅瑞征后序。此志选举、人物两卷缺,舆地志于疆域古迹山川形势,建置志于公署关津,采录精确。田赋志详述租赋、徭役增减,沿革之故,及闾阎疾苦,民俗俭奢,低回讽叹,使读者得张弛损益之意于言外。艺文志取各家专集,录关于一县典章文物,序记居多,诗赋甚少。此志虽属创修,其参酌弃取可称繁而不芜,简而不略。一时称为善本,有光绪十年(1884)刻本。② 六卷,清董元俊修,孙锡蕃纂。董元俊,字渭岸,陕西华阴县人,进士,官黄冈知县。孙锡蕃,字斐臣,本县人,贡士,官山东霑化知县。按县志万历三十六年(1608)县令茅瑞征创修,一时称为善本,至康熙时已历六十余年,县令屡易,其间政治风俗,时异事易,而县志未经续修。董元俊延孙锡蕃等重为编辑,康熙十二年刻印。共六卷,仅存抄本,缺首卷,卷二职官、公署、仓廒、学校、科贡、武励、秩祀、陵墓、古迹、寺观,卷三名宦、人物,卷四至卷六艺文、摭闻、杂志。茅志纲举目张,次第井然,此志变更其例,而纲目不分。此志星野、形势,孙锡蕃悉力独裁,卷一编目为舆地,公署、学校二志沿抄旧志,名宦、人物二志补入甚少,其余采访所得无甚重要。③ 二十卷,首一卷,清王凤仪修,胡绍鼎纂,王正常续修。王正常,字方山,四川泸州人,举人,乾隆五十一年由咸宁知县调任黄冈知县。在官七年升山西郡丞去。县志于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董元俊修,力从简略,成书六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县令刘煊、蔡韶清重修,今无传本。王正常依据茅志,重加补辑、成书。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印。此志地理、建置二志,沿革、星野、山川、物产、公署、津梁,今昔无异,无可增加,一遵茅志。此志特立学校一门,附庙学、祭典、书院等类。康熙距其时三十余年,其间人才辈出,代不乏人,此志人物增为四卷,采访甚广。艺文志,前列诗赋,仍录茅志,其所增益,皆有关县治。此志仿模茅志,体例谨严,远胜旧志。④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俞昌烈修,王柏心、谢菼等纂。俞昌烈字鸿甫,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监生,官黄冈知县。王柏心,字子寿,湖北监利人,进士,官刑部主事。谢菼,名道垲,字惕夫,本县人,举人,官泗州知州。按县志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王正常补修,道光十一年(1831)县令李锦源延陆炯、王德新重加修辑,一县事实,采访不易,未竣中止。俞昌烈莅任,延王柏心等搜其残稿,仍以王志为根据,自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开局,经五月志成刻印。各类遵守王志,略有变更。此志纲目分清,增新补旧,后者览之,不必周历四境。但按籍以求,而一县远迩利病,显豁毕呈。⑤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戴昌言修,刘恭冕纂。戴昌言,字禹卿,安徽合肥人,举人,官黄冈知县。刘恭冕,字叔俛,本县人,举人,主讲经心书院。按县志以茅志为最善本,乾隆王志,道光俞志均因之。戴昌言以俞志最近,取为底稿,重加采访,参酌补辑,光绪七年(1881)刻印。此志以图经为重,仍以新旧各图冠诸卷首。沿革无所更改,全遵旧志,星野后添载日出入时刻表,晷刻高弧表,遵一统志推定。山川、古迹、建置、学校各附艺文。户口、田赋多仍旧志,新定漕章,特为加入。积贮、内军、储仓、丰备、仓社新建者详载。水师分防,长江营制定于同治八年(1869),卷首增绘长江图,列其秩于武秩之次。黄冈为郡首县,名宦耆儒代有其人,武备素未讲求,而咸丰同治年间,兵燹频经,烈士殉难,前后计数千人,此志广为搜罗,依类补列。人物志增至十卷。细阅全书,其体例与俞志同,损益之间,颇具卓识。

猜你喜欢

  • 选学拾沈

    二卷。清李详(1859-1931)撰。李详,字审言,又字愧生。江苏兴化人。辛亥革命前撰文鼓吹民族主义思想,曾任江楚编译官书局帮总纂、安庆存古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在沪与冯煦光纂《江苏通志》。1923年任

  • 训蒙千文注

    一卷 见《训蒙千字文》。

  • 南吴旧话录

    二十四卷。清孙尚絅补撰。此书不见著录。为兰挥宋氏所藏明钞本。署赵郡西园老人口授,孙尚絅补撰,七世孙汉徵引释。其书略仿世说,皆记元末至明代松郡上海华亭的先辈名德。略同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明代顾起元《

  • 梅村先生遗诗一册

    不分卷。清汪士铎(生平见《汪梅村先生文集》)撰。该册共有古今体诗二百一十七首,在士铎卒后三十年,由同乡邓之诚冬游太原书铺,购得《手书乙卯随笔》、《丙辰备遗录》、《忆亡尘语录》、《健亡偶识》四种稿本。前

  • 南濠居士诗话

    一卷。明都穆(约1514前后在世)撰。都穆字无敬。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约正德中(1514)前后在世。宏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太仆寺少卿。此编刻意论诗,而

  • 大学衍义补

    一百六十卷。明邱浚(1420-1495)撰。邱浚字仲深,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精熟典籍,著有《家礼仪节》、《邱文庄集》、《投笔记》等。此书为补南

  • 说铃

    六十二种,八十三卷。清吴震方(详见《读书正音》)编辑。本书汇辑清初诸人所作之见闻录、日记、笔记、游记、杂录等作品,所谓“说铃”,是小说而不合大雅之意,语出扬雄《法言·吾子》“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

  • 枣阳县志

    ①二十四卷。清甘定遇纂修。甘定遇,字见龙,一字跃津,江西奉新人,官枣阳知县。县志可考者,宋淳熙中教授章颖始纂《春陵图经》,明正统中,盛祥复纂《春陵志》,清康熙初知县刘嗣煦又修县志。虽代有成书,现俱不传

  • 古今韵准

    一卷。清朱骏声撰。朱氏生平著述见“说文通训定声”。是书取今韵二百六部,准诸古韵十八部,而注释分析其分合之故。朱氏所撰《说文通训定声》按韵系字,析古韵为十八部:(一)丰、(二)升、(三)临、(四)谦、(

  • 复古诗集

    六卷。元杨维祯撰。维祯生平事迹见《东维子集》。此集所载皆琴操、宫词、冶春、游仙、香奁等作。古乐府亦杂侧其间。为其门人章琬所编。因其体裁皆时俗不为,放以复古为名。琬序称所辑共二百首,连同吴复所编又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