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县志

黄县志

①八卷。清李蕃修,范廷凤纂。李蕃字锡征,号懒庵,四川通江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康熙九年(1670)任黄县知县。著有《雪鸿堂文集》。黄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此志为三修。李蕃莅任后,兴利除弊,及康熙十二年,诏天下咸修郡邑志,李蕃开馆舍,延邑绅,葺缮遗稿,访辑旧闻,历八月而告成。《黄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疆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籍志;卷四典制志;卷五职官志;卷六人物志;卷七纪述志;卷八艺文志;此志体裁,基本承袭旧志,体例完备,考证精详。其中以记述志中风俗,较详。然门类繁冗,如风俗目不应归入记述志中,古迹、陵墓也不应属建置之下。诸如此类,皆为此志不足处。②十二卷,首一卷。清袁中立修,毛贽纂。袁中立,睢阳人,文林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黄县知县。毛贽,掖县人。《黄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李蕃奉檄纂修后,上距旧志又八十余年未修志乘。岁月既久,文献难征,且前志版章残缺,文字漶漫,亟需补正。袁中立莅任后,谋邑绅士,博收见闻,裁以意匠,订其旧,增其新,分门别类,统纲立目,历数月而告竣。《黄县志》乾隆二十一年刻本。此志体例、类门,基本承袭旧志。从图考志至艺文志,均抄旧志,只增忠义志、杂志二门。然人物志中应包括忠节,殊不必另列一门;且有纪述志,杂志亦无事可记,实为画蛇添足。总之,其内容尚精洁明了。③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尹继美纂修。尹继美字湜轩,永新县人,举人出身,同治八年(1869)任黄县知县。尹继美莅任后,见邑志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知县袁中立续修后,已百余年未经增续。致近百年文献,多不可稽。因邑人之请,设局纂辑。取旧志为蓝本,增以新事,遂成新志。《黄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本。此志虽取旧志体例,则一矫其弊,力求简洁。如别立选举志,不附于人物志下,殊有卓识。对旧志中的舛讹多所订正,取材甚严,精采颇多。如沿革、古迹,引证精核。又如:杂事志,详细记述捻军在邑境内的活动。资料宏富,颇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诗考补注

    二卷。附《补遗》一卷。清代丁晏撰。丁晏曾著《六艺堂诗礼》七卷,此书即为其一。宋王应麟《诗考》因系草创,未及审定,错误较多,有的前后重复,有的次序失当,有的援据不准。近世刊本讹误更多。丁晏此书对《诗考》

  • 昆山人物志

    十卷。明方鹏(生卒不详)撰。方鹏,字子凤,亦字时举,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昆山人物志》记载昆山先哲姓名事迹,分名贤(6人)、节行(28人)、文学(37人

  • 平捻纪略

    一卷。清李鹤年(?-1890年)撰。李鹤年,字子和,号雪琴,清末奉天义州(今属辽宁)人,同治十年(1872年),授闽浙总督。光绪元年(1875年),调河东河道总督。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赖文光

  • 太极会通

    六卷。翟衡玑撰。翟衡玑,湖南武冈人。其余不详。此书之说似受道家影响颇深。综观全书之旨,乃“以太极为会归,以图书为大用。而以礼乐为治世之根本。天地之气,不外阴阳,阴阳之发端在礼乐。故治平之术,礼乐为先”

  • 绎志

    十九卷。清代胡承诺撰。胡承诺字君信,号石庄,竟陵(今属湖北)人。明崇祯举人,入清,隐居诵读。著有《续书说》、《菊佳轩诗集》。此书是作者的札记类论著,卷下分目,计有六十一目,主要内容为泛论儒者“志学、明

  • 毛诗细义

    二十四卷。清李黼平撰。黼平字绣子,又字贞甫。嘉应(今广东梅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官江苏昭文县知县。此书多本毛传郑笺之义,以正孔颖达疏证之误。书中不乏精细之辨,然因作者信序太

  • 梁氏饮冰室藏书目录

    五卷,附二卷,补一卷,索引一卷。国立北平图书馆编。梁启超,别署饮冰室主人,曾著《饮冰室文集》。其逝世第二年,遗族遵其所嘱将梁氏藏书寄存于北平图书馆,除去碑帖书画、梁氏稿本、私牍外,所藏编排为四部、丛书

  •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

    一卷。不著撰人。《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的内容有五,一是列晋代僧睿、僧显,宋代僧人慧崇、慧通,后周僧宝、玄景等人往生西方之事。二是列述唐代释道绰禅师撰《安乐集》。道绰自隋大业五年(609)废讲,专弘净

  • 四声实验录

    六章。刘复著。刘复(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笔名寒星,江苏江阴人。1920年赴英国留学,次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春获博士学位。同年秋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

  • 古雪斋近稿

    一卷。明朱多颎(约1590年前后在世)撰。朱多颎,字以昭,号斗斋,江西南昌人。朱权后裔。生卒不详。是稿乃颎在万历间,与李维桢、曹学佺等唱和之作。《四库》编者称:其诗修饰风调,流易有余而短于精诣。有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