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安县志

黄安县志

①十卷,首一卷,清林缙光修,侯安国、汪瀛等纂。林缙光,字黼文,广东南海人,举人,官黄安知县。侯安国,字玉阳,湖北兴国州人,举人,官黄安教谕。汪瀛,湖北沔阳州人,拔贡,官黄安训导。嘉靖中郡人耿定向虑县无志,无以信今传后,修志乘名《黄安初乘》,余相当时知县事,故千顷堂书目,只载余相未及耿定向。嘉庆二十一年(1816),林缙光莅任,搜阅旧志,仅有抄本,且多讹误,欲修未逮,迟之不久,乃延侯安国等讨论采辑。以旧志为宗,参以省郡二志,书成于道光二年(1822)。地理志,于疆域、山川、物产并三县归一邑,省志、郡志所载,采取录入。建置志,黄安城建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嗣后自隆庆二年至乾隆二十年,重葺六次,考其年月而详载。职官志,所载起于置邑之时。选举志,按疆域采录,起自宋时。艺文志,各体具备,所录不多。是编沿抄旧志,博采舆论,以俟后人修志抉择。② 十卷,首一卷。清朱锡绶、胡承祖、柴钟岳等修,袁瓒撰。朱锡绶,江苏镇洋人,举人,官黄安知县。胡承祖,字辔如,安徽六安人,监生。柴钟岳,字秀珊,四川巫山人,三人先后知其事。袁瓒,字廉叔,江苏奉贤人,湖北候补知县。道光二年(1822)县令林缙光续修县志,历四十余年,县岁遭兵燹,其间乡团武备,忠孝节烈,营缮建修,应增者甚多。同治七年(1868),朱锡绶委袁瓒来县督修,八年(1869)朱锡绶去职,胡承祖、柴钟岳先后继任,志告成刻印。其纲目仍遵前志。沿录旧志,汰其浮文,归纳简要。地理志,自沿革至风俗,无所增损。学校志,遵新颁式分条详注,凡关学校者并附。赋役志,备载旧章。人物志,前志所载均经采录,其后举报有先后迟速不同,随时依类列入,未细分年代。杂志、祥异,以建县时始,前者皆删除之。此志远稽近取,博访周谘,参酌弃取,较胜于前志。

猜你喜欢

  • 儒林传经表

    二卷。清周廷寀(生卒年不详,乾隆、嘉庆间在世)撰。廷寀字霁原,一字赞平,又字子同,号寄园,安徽新安(今休宁)人。嘉庆戊午(1798年)顺天举人,出宰广东,摄龙川县令,卒于官。除本书外,还著有《韩诗外传

  • 停骖录

    一卷续录三卷。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是陆深罢山西提学佥事南归时所作。前录成于明嘉靖九年(1530),续录成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杂录诗话、文评、朝章、国典、经义等,也间有考证。其朝

  • 桐城县志

    二卷。明陈勉修,许浩等纂。陈勉,字希勉,浙江黄岩县人,由乡进士任广信顺天儒学司训,明弘治元年(1487)初迁桐城知县。许浩,浙江余姚人,明弘治初年任桐城教官。桐城旧志久阙,《大明一统志》虽载桐城之事,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

  • 左传释地

    三卷。清范士龄撰。士龄原名人炳,字酉轩,宝应(今属江苏省)人。此书前有道光六年丙戌(1826)自序,称自幼读《左传》,对列国地域,茫然不知所在。数十年后,撰成《左传释地》三卷。其书体例大体上模仿《尔雅

  • 皇明名僧辑略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

  • 尔雅古注合存

    二十卷,总考一卷。清董桂新撰。董桂新(1773-1804)字茂文,号柳江,学者称柳江先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清训诂学家。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入翰林。年三十二病卒。少承家学,又从董炼金游。

  • 证山堂集

    八卷。清周斯盛(约1675年前后在世)撰。周斯盛,字屺公,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官即墨知县,尝以事陷囹圄,出狱后,奔走燕、赵吴楚间,足迹半天下。著有《证山堂集》。此集共八

  • 过云楼法帖

    八卷。清顾文彬辑。光绪九年(1883)刻成。所收从唐代智永至明代董其昌。智永《千字文》为董其昌所藏,后归冯伯衡。缺“龙师火帝”以上数行。与薛绍彭西安刻本不同,其书气韵古质,非唐后人笔。古书迹失名者多,

  • 通志堂集

    十八卷。《附录》二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撰。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是大学士明珠之子,少有才名,康熙九年(1670)补诸生,贡入太学,康熙十五年(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