㱅
【源】同懿,见《直韵》(86)。 【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亦收载, 其注引 《集韵》 曰: “㱅, 姓。古作懿。”则㱅、 懿本为一姓, 后分族为二氏。
【源】同懿,见《直韵》(86)。 【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
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亦收载, 其注引 《集韵》 曰: “㱅, 姓。古作懿。”则㱅、 懿本为一姓, 后分族为二氏。
读音:Fǎng【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访式,唐时吴人,进士,知洪、筠二州,官至转运使(15,21,2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
读音:Zhǐ《姓氏词典》引 《姓谱》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táo【源】①桃,春秋时鲁邑(故城在今山东汶上东北40里),以邑为氏(60,62)。一说,桃为周大夫采邑,因氏,见《姓考》(17)。②其先食邑桃丘(故城在今山东东阿西南),因氏(7,24)。③周
读音:Lābōlàngbā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赞普被杀后,分裂为四。其一在前藏,即拉萨王系。此系又分而为六。其中之一即为拉波浪巴氏,当以部族为氏。见《中国通史》。
读音:Kùkèxīn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忽神”。
读音:Diēfū《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唐有跌夫伽延。”
读音:sì fú侯植从魏孝武西迁,赐姓俟伏氏。(见《路史》)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侯植从魏孝武西迁,赐姓俟斤氏。”(按: 《周书》作“赐姓侯伏侯氏”; 《
读音:zǐ xī【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平王之子公子申,字子西,为令尹,死于白公之难。其后以王父字为氏(7,12,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kuī【源】 ①系自嬴姓。春秋时秦公子悝之后(60,63)。②战国时魏文侯之相李悝之后(60,62,63)。亦见《姓苑》(7,9,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据 《姓苑》 收载,其注云:
读音:shù luò gān与“树若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