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è

【源】 ①周武王封黄帝之裔于蓟(故城在今北京大兴),其后有��氏、契氏、偰氏(17,62)。②其先本高车人,唐时为回纥人,随其主居于偰辇河,因以偰为氏(60,62)。【变】 一作〔锲〕(19,21)。【望】 河南、溧阳(17,60,418)。【布】 江苏武进(314)、江西新建等地均有此姓。【人】 偰侯斯,元时江苏昆山州尹(21,24)。偰惟贤,明嘉靖中进士(21,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归 “入声” 部。《姓氏考略》 注云: “音‘屑’。其先本高车人,唐时为回纥人,从其主居偰辇河,因以偰为氏。见 《元诗选》。望出河南,后徙居溧阳。”

元代有偰傒斯,崑山尹; 又有偰列虎,兄弟五人俱进士; 明代有偰惟贤,嘉靖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mào【音】 亦音墨(Mò)(15,17)。【源】 ①春秋时楚王蚡冒之后,以名为氏(60,61)。②冒姓出自卫氏(15)。③为姬姓所改(60,62)。【望】 荥阳(17,418)。【布】 分布较

  • 读音:Mái【源】西夏人姓(96)。 【人】埋也己,西夏党项首领(436)。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冷水江有分布。此姓系冷水江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姓氏词典》 引《宋史》亦收,注云: “宋有

  • 三郎

    读音:Sānláng【综】 回族姓。四川武胜有此姓(321)。

  • 读音:Xuān【源】 或系元咺氏所改(62)。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chí【源】 见《姓苑》(15,21,63)。【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初见于 《姓苑》; 《姓氏词典》据《宋史》亦收,“宋有持总”。未

  • 读音:zhōng【源】 ①以谥为氏(60,62)。②或以地名为氏(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忠谭,汉时人(15,21)。忠嶽,明时北流人,嘉靖中任海丰丞(15,21,24)。

  • 读音:guì【源】 秦末季桢之第三子炅奖之后(60,62)。又,《汉太尉陈球碑》载:东汉末城阳炅横被诛,有四子,一子守坟墓姓炅,一子避难居徐州姓昋,一子居幽州姓桂,一子居华阳姓炔,四姓均音桂(15,1

  • 丘陵

    读音:Qiūlíng【源】 源出不详,或系丘目陵氏之省字。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姓氏词典》 引 《中华大字典》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Hán【源】 见《姓苑》(15,21,62)及《新编千家姓》(73,91)。【布】 大陆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忻州,湖南之芷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 吐門

    读音:Tǔmén【综】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门为门氏,见《魏书·官氏志》(7,12,60)。一作叱门氏(60)。一说,吐门系叱门之讹(70)。亦作〔徒门〕(416)。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