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ì

利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代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妻契和氏及儿子理利贞逃亡,后有以祖字为姓氏者。二是春秋时晋大夫孙食采于利邑,子孙以邑名为姓氏。

利姓发源于河南,如今全国利姓仍以河南为多。

利姓历史人物有利乾,汉代人。任中山国相,有贤名。利真源,汉代人。隐居于东海,后得道为真人。

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四位。


【源】 ①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17,60,62)。②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其后以为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称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7,12,17,21,60)。③相传为古利国之后,系自嵬姓,见《潜夫论》(17)。按:嵬似即傀,为炎帝之裔。④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21,60)。【望】 河南(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人数不多。【人】 利几,秦末时陈令(21)。利本坚,明时广东英德人,四川安岳县丞(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 此当以祖辈名为氏,系出理姓。或云出自李氏。②郑樵注云: “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③又据 《河南官氏志》 注云: “叱利氏改为利。望出河南。”

汉代有利乾; 宋代有利申; 又有利元吉,金溪县丞; 明代有利济川,任府同知; 又有利宾,官御史;又有利本坚,英德人,安丘县丞; 清代有利纬,任崇义县典史。

猜你喜欢

  • 雅爾堅

    读音:Yǎěrjiān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 收载,未道其详。

  • 相温

    读音:Xiàngwèn《姓氏词典》引《新五代史》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五代时有相温于越。”未详其源。

  • 宿勤

    读音:sù qín【源】 夏州(故治在今陕西横山西)羌姓(60,62)。当为北魏时鲜卑宿六斤氏之异译(70)。【变】 亦作〔宿勒〕(60)。而作〔勤宿〕(7,17)。误。【人】 宿勤黎,东晋末前燕司马

  • 读音:dāng匈奴宫有当户,或改为当氏。苻秦时宁戎有当姓,羌族。(见《邓艾祠碑》)

  • 叱李

    读音:chì lǐ【源】 代北姓。见《广韵》(27)。一说,叱李、叱利、叱列本一姓(70,242),源出高车族(242)。【变】 后改为李氏(17,27,242)。【人】 叱李长叉,隋时上柱国,开皇二

  • 逢孫

    读音:Féngsūn【源】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逢孙密谋取郑,郑觉而逐之,逢孙奔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17,60)。【人】 逢孙依,汉陇西都尉(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

  • 師靈干

    读音:Shuàilínggān历史上苗族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据 《南中纪闻》注云: “苗姓有帅灵干。”未详其他。

  • 读音:chóng【源】 颛顼后有虫氏,见《路史》(60,62)。虫为虺之古字(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古‘虺’ 字。” 《路史》: “颛顼后有虫氏。” (按: 虫,这

  • 读音:Qì/Chih,Chi【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读音:diào钓宏,眉州人,绍兴进士。(见《奇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