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音】 亦音陬(Zōu)(60)。【源】 取虑氏之后(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取希晦,宋时富顺人,淳熙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蔚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则云:“读 ‘陬’,平声。取卢氏之后。”(按:取卢,当作“取虑”。)
宋代有取应宗、取希晦、取希作,俱淳熙进士。
【音】 亦音陬(Zōu)(60)。【源】 取虑氏之后(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取希晦,宋时富顺人,淳熙年进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蔚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则云:“读 ‘陬’,平声。取卢氏之后。”(按:取卢,当作“取虑”。)
宋代有取应宗、取希晦、取希作,俱淳熙进士。
读音:láng【源】 为狼姓所改(60,62,63)。【布】 江西永新(60,86)、宁都(280)、湖南攸县(283)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吉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
读音:Xingjiā【综】 清镶黄旗包衣三等侍卫万锡之妻为兴佳氏(260)。又,清满洲正黄旗有兴嘉氏(259),〔兴嘉〕似即兴佳之异译。
读音:Shìwěi【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国蒍叔(参见士姓)生士蒍,士蒍为晋士官,故以为氏(6,12,17,60)。【变】 亦作〔士为〕(19,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Zhé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 《中文大字典》亦载,其注引 《集韵》云: “耴,亦姓。”未详其源。
读音:Yáo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 注 “滛”,以为 “淫” 之讹。然“淫”亦有yáo音。(见《康熙字典》)。
读音:Xīn/Shin,Syin【综】 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读音:lǜ【音】 又音卢(Lú)(12,60)。【望】 ①楚大夫鑢金之后(7,12,17,60)。②见《姓苑》(6,15,21)。史树青《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鑢金氏,系职称(86)。以职为氏(60)
读音:Yǎ【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广东顺德(363)、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浙江之椒
读音:hú sù【源】 见《孔至姓氏录》(7,24,60)。高车部人姓,疑即斛薛之异译(70)。【变】 后改为斛斯氏,见《孔至姓氏录》(7,24,60)。【布】 大陆有此姓(9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
读音:shā见《姓苑》。马韩官有杀奚。(见《后汉书·东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