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司馬

司馬

读音:Sīmǎ

【源】 ①周宣王时重黎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相传为少昊帝所设官,为天下军事长官,《周礼》属夏官),克平徐方,赐以官族为司马氏(1,6,7,12,17)。②春秋时宋公族有司马氏(17)。③春秋时卫公族中有司马氏(17)。④战国时田完为齐大司马,其后有以官为氏者(17)。⑤东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牛,冒姓司马氏(60,62)。⑥有许姓,郝姓改为司马氏,见《魏书》(60)。【变】 ①有改司姓者(60)。②陕西韩城司马迁之后裔,在司马迁被汉帝治罪后,为避难改姓同和冯二姓。【望】 河南(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司马耕,春秋时宋楚丘侯,后改封睢阳侯(21)。


现行较罕见复姓。分布颇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固安、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浦城、贵州之普安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重黎之后,唐虞夏商代掌天地,周宣王时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克平徐方,锡 (赐)以官族,为司马氏。其后世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此以官为氏。《姓氏词典》 据 《西京杂记》 注云: “司马氏本周史佚后。史佚出于颛顼之后重黎,休父出于史佚。” 又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失其官守,以诸侯入为王司马,故以邑为程氏,其族别为司马氏。”②或为牛姓所改。《姓氏考略》 注云: “晋元帝姓牛 (按: 《中国姓氏大全》‘牛’ 引作 ‘生’,误),冒姓司马氏。” 晋元帝即东晋元帝司马睿。③又注: “流人许穆之改姓司马。” 此为许姓所改。④又注: “郝惔之亦改姓司马。”则此为郝氏所改。⑤或云: “ (春秋) 晋有司马邬、司马弥牟、司马寅,齐有司马灶,楚有司马子鱼、司马督,宋有司马强,陈有司马桓子,是皆以司马为氏,不独程伯休父也。” 司马氏或改为别姓。《姓氏词典》 称: “今陕西韩城县嵬东乡司马迁故里有其后裔不再姓司马,而是姓冯和同: 一是司马迁因李陵案受宫刑时,其子司马临、司马观,因怕株连,改换姓名,隐居乡里。长子取司马的马字,右边加两点,改姓 ‘冯’; 幼子取司马的司字,右边加一竖,改姓 ‘同’。二是西汉末年,司马迁后裔为避王莽军之乱而改变姓氏,后来,此姓也有改为单姓 ‘司’ 或单姓 ‘马’ 的。”

春秋时宋有司马牛,孔子弟子; 汉代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太史令; 三国魏有司马师,长平乡侯;宋代有司马光。

猜你喜欢

  • 邯郸

    读音:hán dān嬴姓,赵穿食邑邯郸,因以为氏。(见《万姓统谱》)晋赵盾从父昆弟子曰穿,食采邯郸,因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春秋晋〉邯郸午,大夫。〈三国魏〉邯郸淳,颍川人,名士。

  • 桐門

    读音:Tóngmén【源】桐门为宋国北城门之名。乐大心为右师,居桐门,后为氏(7,11,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子姓。《左传》宋乐大心为右师,食

  • 烏蘭

    读音:Wūlán【源】 ①代北人姓。系乌落兰之省文(27)。北魏孝文时改乌兰氏为兰氏(6,12,27)。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呼伦贝尔(23,63,260)。今蒙古族仍有此姓(384)。【变】 一作〔乌

  • 读音:shuāi【源】 春秋时晋文公原大夫赵衰之后,以名为氏(15,21,60)。【布】 河南潢川有此姓。【人】 衰光前,明平度州人,任训导,见《益都县志》(21)。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

  • 倮伍

    读音:Luǒwǔ【综】 彝族姓,属拉普狄俄抵尼家支,四川石棉、越西、冕宁等地均有此姓(375)。

  • 臧尼

    读音:Zāngní【源】 彝族姓(375)。

  • 司杜

    读音:Sīdù现行彝族姓氏。或写作 “司堵”,今四川之峨边、马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峨边、马边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有邰

    读音:Yǒutái【源】 有邰,古国。后稷(周之始祖,传15代至武王,遂有天下)所封,故城在今陕西武功南8里(87)。后稷母有邰氏女曰姜嫄(一作源),生后稷,封于邰,见《史记·周纪》(87)。又,帝喾

  • 读音:Y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四川成都(91)、江西新干(400)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江西之新干、浙江之嵊县、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

  • 塔喇巴齊克

    读音:Tǎlǎbāqík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土默特(23,63)。【人】塔喇巴齐克察罕岱,清镶蓝旗人,世居土默特,从征吴三桂阵亡,赠三等轻车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