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àng

向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代有向国,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宋桓公有子名肸,字向夫,后世便以向为姓。

一般认为向姓发源于今河南商丘一带。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至湖南,西入陕西。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得尤为昌盛,并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阳郡望、河东郡望。如今向姓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为多。

向姓历史人物有向宠,三国蜀汉时任牙门将。后主建兴元年,封都侯,任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曾赞扬他的才干,后升为中领军。熙三年率兵南征汉嘉(今四川雅安北)时,遇害。向秀,魏晋之际哲

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好读书,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认为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可惜未注完就过世了,郭象则承其《庄子》余部,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诗赋著有《思旧赋》。

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七位。


【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其孙以王父字为氏(6,7,9,17)。②系自祁姓。春秋时附庸之国,后灭于莒,子孙以国为氏(7,12)。一说,春秋时向国为炎帝之裔,姜姓(11,17)。古向国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南。③清满洲人姓,世居匣塔子(23)。今满族姓(344)。④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之土司为向姓(72)。⑤侗(113)、彝(130)、土家(175)、苗(135)、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南、山阳、河东(7,21,60),河内(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40%。【人】 向戍,春秋时宋左师(15)。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鸡泽,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崇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壮、黎、傣、苗、仡老、门巴、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郑樵注其二: ① “祁姓,附庸之国,今沂州古向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 ②又,“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其后以字为氏。” 此当系出子姓。③ 《中文大字典》 据《史记·三皇纪》 注云: “炎帝神农氏,其后有向,皆姜姓之后,并为诸侯,或分为四岳。” ④土家族之向姓,为 “” 氏所改。

《姓氏词典》音xiǎng,不从。

春秋时宋执政向戌 (按: 向戌,《中国姓氏大全》引作“向戍”,误)。三国时蜀有向宠,为牙将; 晋代有向秀; 清代有向腾蛟,慈溪人。

猜你喜欢

  • 读音:Cí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东光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由东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駱雷

    读音:Luòléi【源】 代北姓,见《复姓录》(7,12,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

  • 武仲

    读音:wǔ zhò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孝公之子驱,食采于臧(故城在今山东栖霞东北)。其后裔臧武仲之后,以武仲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魁傀

    读音:Kuíguī【综】 神农氏曰魁傀氏,后改为魁氏(60,62,63)。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路史》云: “神农氏长八尺有七寸,生而牛首人身,怪异之相,乃曰魁傀氏。”音

  • 告星

    读音:Gàoxīng【综】 汉时有告星赐,见《容斋随笔》(63)。

  • 鄂衣穆特

    读音:yīmù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达尔穆之妻为鄂衣穆特氏(260)。

  • 木日

    读音:Mùrì【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汉姓为彭、李二姓(166,167)。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亦收载,相传为瓦切娃时二十六

  • 莫力登

    读音:Mòlìdēng【综】达斡尔族姓。即清满洲八旗墨尔迪氏。亦作〔莫尔迪音〕、〔墨尔丹〕。下属5个莫昆,即桑阿尔、冲罗、山大钦、朱路克、何乐克。汉姓为苍、莫、孟等(189)。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

  • 韓都里

    读音:Hándūlǐ【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张保之妻为韩都里氏(260)。

  • 母邱

    读音:Mǔqiū《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姓源韵谱》注云: “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齐大夫食邑,因氏。汉有母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