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ū

【源】 ①汉时汉中有卜师呼子先,见《列仙传》。呼氏当为其后(60,62)。②呼延氏后有改单姓呼氏者(60,62)。③西夏人姓(24)。④满族姓(181,344)。【望】 南昌(17,418)。【变】 一作謼(17)。【布】 分布很广,但人数不多。山西多呼姓,约占全国汉族呼姓人口36%。【人】 呼文瞻,明时山东人,洪武中崑山知县(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昌乐、东平、平度,辽宁之清原,河北之黄骅、乐亭,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据《列仙传》注云:“汉有汉中卜师呼子先。呼(姓)当为其后。”②又注: “今陕西有呼姓,为呼延氏所改。”(按: 《中国姓氏大全》称: (呼姓) “为呼付、呼卢、呼延氏所改。”)③《续通志·氏族略·辽·属国之姓》载有“夏人呼珍”,是西夏党项人亦有呼姓。

南宋时有呼善;明代有呼文瞻,崑山知县; 又有呼为卿,嘉靖进士;清代有呼华国,乾隆己未进士。

猜你喜欢

  • 烏勒哩

    读音:Wūl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 亦作〔乌勒理〕(260)、〔瑚勒里〕(180)、〔瑚勒哩〕(63)。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

  • 读音:Shào【源】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太公之后有绍氏(17,60,62)。亦见《姓苑》(9,11,12)。②清时满洲人姓(260)。【望】太原(17,418)。【布】河南林县(343)、四川中江(3

  • 读音:Méi【源】 周有郿邑,故城在今陕西眉县东北;又,春秋时鲁有郿邑,故城在今山东东平西。或以地为氏(62)。亦见《中国著作号码编制法》(63)。《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Cù【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四川成都(91)、陕西扶风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台湾、四川之成都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jiū见《姓苑》。

  • 瞿鵲

    读音:Qúquè【源】以鸟名为氏,如凤氏、鹄氏之类(60,62)。【变】亦作〔鸜鹊〕(9)、〔瞿〕(1,26)。【人】瞿鹊子,见《庄子·齐物论》(9,17,8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

  • 元氐

    读音:Yuándī【源】 乞羌人姓(24,63)。【人】 元氐舒箴,唐时校尉(24,63)。历史上羌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补遗·诸方复姓》载: “乞姓羌也。唐元氐舒箴,校尉。”

  • 读音:Jiǎo【源】见《字汇补》(86)。【布】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皦生光,明万历中山人(24,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陕西之韩城、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

  • 读音:Zhòu【源】 见《姓苑》(7,11,12,21)。【望】 平阳(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

  • 读音:shì【源】 秦时已有室氏,见《帝王世纪》(60,62)。【望】 陇西(17,418)。【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人】 室昉,辽时南京人,翰林学士,拜相,封郑国公(21,24)。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