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彰化(68,261)、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新会、高要,四川之长寿、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彰化(68,261)、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新会、高要,四川之长寿、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éishíkēfū俄罗斯族姓氏。汉意为袋子,或指物以为氏。《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Wūzhūlè【综】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福英之妻为乌珠勒氏(260)。
读音:Mǎhǎibō【综】 彝族姓。属蒋觉家支(375)。
读音:nán xiāng南国高士全隐遁于南乡,因以为氏。(见《风俗通》)南乡氏,晋高士居隐南乡,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
读音:Qiāng/Chiang,Chyang【综】 羗系羌异体字,与羌同源。今台湾地区分羌、羗为二姓(68,261)。
读音:Cài【源】 ①或以取义蔬菜为氏(62)。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232)。亦见《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59)、《新编千家姓》(73)、《中国姓氏大全》(91)。②回族姓。③或衍自蔡姓、蔡
读音:Xíng【源】 现代罕见姓(73,91)。或系形成氏所改(62)。【布】 四川武胜(321)、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山东新泰(359)、苍山、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
读音:wēi wáng【源】 ①战国时齐威王之后有威王氏(60,62)。②战国时楚威王之后,见《风俗通》(1,11)。【人】 威王弼,汉时中郎将(1,9,11)。历史上罕见复姓。其源不一: ① 《姓氏
读音:Fǔ/Fu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中(68,261)及大陆均有此姓。
读音:Gōnglǚ【源】 见《姓解》(9,63)。《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