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à

【源】 ①相传古帝大庭氏之后(1,6,7,12,17)。②唐初有粟末靺鞨,为高丽别种,姓舍利,唐武后时舍利乞乞仲象居高丽故地,唐中宗封其子祚荣为渤海郡王,即渤海王,始称大氏。大者,女真人语尊长之称(7,24,60)。清时满洲八旗有赫舍利氏,或为大氏之裔(71)。【望】 东莱(17,418)。【布】 浙江余姚(389)、河南洛宁(294)、江苏武进(314)、新疆呼图壁(342)、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大挠,相传黄帝命其始作甲子,见刘恕《外纪》(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临汾、安徽之界首、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大庭氏之后。”大庭,古天子之号,或谓炎帝时诸侯,或谓即神农氏,其后有大氏。②又云: “大填、大山稽,并黄帝师; 大款为颛帝师”,皆为大姓之先。③又引《礼记》云: “大连,东夷之子。” 则此之大氏出自东夷之族。④ 《续通志·氏族略》 注云: “高丽别种渤海王大乞乞仲象”,唐武后时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分王高丽故地,后其子荣祚,中宗封为渤海郡王,是粟末靺鞨之姓大氏,在唐初已然。唐初粟末靺鞨臣属于高丽, 李破高丽, 粟末保东牟山, 后为渤海王, 姓大氏; 辽南府宰相大康。又,中京留守大公鼎,皆渤海人。《中国人的姓名·满族》 则称: 靺鞨人的姓。据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 “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 如: 渤海国王大祚荣,之后又有大彝震、大虔晃、大玄锡等等。有人据此认这“”是单姓,其实恐怕是误解,这“”字可能是其名的第一个音节。⑤清代满族姓大佳氏改为单字姓“”。

一音tài。

唐有大明; 金有大兴国; 明有大有。

猜你喜欢

  • 读音:Zhí【源】 ①商时高宗贤臣祖已之七世孙成,迁于挚(故城在今河南汝南东南),后有挚氏、执氏,见《姓源》(17,60)。亦见《姓苑》(15,21)。②突厥姓,即执失氏之后(60)。【布】 北京(9

  • 南荣

    读音:nán róng古有善暴背于南荣者,献之于君,其后为氏。(见《姓谱》)▲<战国>南荣趎,庚桑楚弟子。

  • 鳥曹

    读音:Niǎocáo【源】 夏时鸟曹作甎也,见《中华姓府》(63)。

  • 邑田

    读音:Yìtián【源】 见《姓苑》(17,21)。疑为邑由氏之讹。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乃“邑由”之误,盖由、田形近而讹。)参见“邑由” 条

  • 上官

    读音:Shàng guān上官姓出自芈姓。春秋时,楚怀王有个小儿子叫子兰,一说其被封为上官大夫,后世子孙遂以官名为姓。一说上官是地名(今河南滑县东南一带),子兰被封于此,后世子孙遂以封地为姓,

  • 读音:Yā【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子有

    读音:zǐ yǒu【源】 春秋时鲁国人有若,字子有,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三岁。其后以字为氏(6,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据 《元和姓纂》 注云: “鲁有

  • 读音:Qín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古代琴师之后。二是源自春秋时卫国人琴牢。琴牢为孔子弟子,又名子张,故又名琴张,其后人有以祖名为姓者,即为琴氏。秦汉时期琴姓以今甘肃天水为繁衍中心,并逐

  • 读音:Zú【源】 见《姓苑》(7,9)。【变】 一作鉐(7)。【望】 彭城(7)。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 “历史上的姓氏。古代制铜箭者以为姓

  • 读音:Yáng【源】 ①系自姬姓。周宣王之子尚,幽王时封为扬侯(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其后以为氏(12,21,60)。一说,春秋时霍、扬、韩、魏皆周同姓之国。扬为晋所灭,晋封与羊舌氏作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