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陽
读音:Zǐyáng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有子阳者,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12,21,60)。一说,鲁公族季桓子之后,见《姓谱》(17)。②春秋时卫国公孙赵阳之后,见《世本》(17,62)。③春秋时楚国子扬斗般之后,见《姓氏急就篇》(17)。【变】 一作〔子扬〕(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姬姓。鲁公族有子阳者,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此亦以字为氏,系出姬姓。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有子阳者,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12,21,60)。一说,鲁公族季桓子之后,见《姓谱》(17)。②春秋时卫国公孙赵阳之后,见《世本》(17,62)。③春秋时楚国子扬斗般之后,见《姓氏急就篇》(17)。【变】 一作〔子扬〕(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姬姓。鲁公族有子阳者,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此亦以字为氏,系出姬姓。
读音:Yíshǐ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Xuētǔ《姓氏词典》据《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薛吐摩支。”未详其源。
读音:gōu lóng与“句龙”同。
读音:Shàngqǐ《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尚绮立热、尚绮心儿。”未详其源。
读音:Yá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屏东、基隆(68,261)、高雄、彰化、南投(64)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Xīnsūn【源】 见《姓苑》(7,9,60)。或为新氏之孙以新孙为氏,如经孙氏、牟孙氏、利孙氏之类(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初见于《姓苑》。其注云: “为新氏之孙
读音:Bùkù【源】 见《中华姓府》(63)。
读音:Dōnggāo【源】 居于东皋者,以地为氏(60,62)。
读音:tuí周大夫颓叔之后。(见《姓源》)汉七国反时,颓当为将军。(见《奇姓通》)东周大夫有颓叔,惠王使与桃子出狄师。(见《左传》)
读音:Huà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吕梁地区、湖北之老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解》 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