寗
【源】 见《康熙字典》(80)。寗,邑名,或以邑为氏。【变】亦作甯(17)。【布】四川安县(322)、山东蓬莱、北京密云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武公生季亹,食采於寗,因以为氏。”寗,之俗字, 当与甯同, 或为其分族。
参见甯 (宁)、寧(宁)等姓。
【源】 见《康熙字典》(80)。寗,邑名,或以邑为氏。【变】亦作甯(17)。【布】四川安县(322)、山东蓬莱、北京密云等地均有此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卫武公生季亹,食采於寗,因以为氏。”寗,之俗字, 当与甯同, 或为其分族。
参见甯 (宁)、寧(宁)等姓。
读音:tuō【音】 脱氏有Tuō、Tuò二音,参见脱(Tuō)姓。【综】 金陵旧院有顿、脱诸姓……,予在江宁,闻脱十娘者,年八十余,尚在,见《池北偶谈》(86)。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黑龙江省
读音:Shūěrd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舒尔都即金时石敦氏,以姓为氏(23)。【变】 清驻防杭州八旗中有舒尔佈氏(254)。〔舒尔佈〕似即舒尔都之异译。历史上
读音:Zhèngqiū【源】 晋文侯同子多父伐鄫,克之,乃居郑父之丘,是为郑公,见《竹书纪年》。郑丘即郑父之丘,以所居为氏,见《左传》(60,62)。【变】一作〔郑邱〕(17)。【人】郑丘缓,春秋时晋
读音:Éěrtèkěn《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清乾隆时二等男爵普尔普,姓此氏。”
读音:Xúnliáng【源】系自嬴姓,见《潜夫论》(15,63)。《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录》云: “赢姓之后。”未详其他。
读音:Ěrjí【源】 彝族姓。四川原白彝有此姓(132)。
读音:shuò【源】 ①古有朔易国,因以为氏,见《姓源》(17)。②春秋时宋国乐朔之后(60,63)。【望】 南阳(15,21,418)。【布】 四川成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
读音:Mèngkèyī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蜚悠城(23,63,180,260)。【变】 一作〔孟克宜勒〕(180,260)。
读音:mù gǔ lǘ后改为郁久闾。(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Lǎxià阿昌族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有分布。《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 有载。其汉姓为 “沙”,盖取lǎxià之尾音,谐以音近汉字“沙”而以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