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奇哩
【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乌喇、珲春、德尔吉倭济、苏发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尼奇理〕(259,260)。②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参领塔里善之妻为倪几尔氏(260),〔倪几尔〕似即尼奇哩之异译。【人】 尼奇哩全魁,清乾隆进士,以侍讲偕编修周煌册封疏球国王,还京,进所纂《琉球国志略》,官至侍讲学士(61)。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乌拉、珲春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乾隆时侍讲学士全魁,姓此氏。
【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乌喇、珲春、德尔吉倭济、苏发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尼奇理〕(259,260)。②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参领塔里善之妻为倪几尔氏(260),〔倪几尔〕似即尼奇哩之异译。【人】 尼奇哩全魁,清乾隆进士,以侍讲偕编修周煌册封疏球国王,还京,进所纂《琉球国志略》,官至侍讲学士(61)。
清代满族姓氏,散处乌拉、珲春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乾隆时侍讲学士全魁,姓此氏。
读音:qiáo桥氏之先,出自黄帝,帝葬于桥山,子孙以绍基立姓者,咸以为氏。(见蔡邕《桥公庙碑》)黄帝葬桥山,群臣守冢不去者为桥氏。(见《姓氏急就篇注》)▲<战国鲁>桥庇,商瞿弟子。<
读音:yī【源】 ①古有猗国(故城在今山西猗氏南20里),后因以为氏(17,62)。②古有寒国(故城在今山东潍坊东北),初为寒浞之封邑,伯明逐寒浞,为寒国之君,猗姓。寒浞之子浇封于过(故城在今山东掖县
读音:Kuísū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孝子传》云: “彻辰台,奎苏氏。”未详其源。
读音:Cōng《姓氏词典》引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葱勿雅。”未详其源。
读音:guī shēng蔡仲后有归生氏。(见《路史》)
读音:Péirú【综】 四川、甘肃一带白马人姓,汉姓为余(220)。
读音:yǔ【源】 系自妘姓。颛顼帝之后,陆终次子惠连之裔,封于鄅(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后灭于邾,子孙仕宋,以国为氏,见《路史》(4,9,12,15,60)。【变】 ①一作偊(17)。②后去邑为禹(1
读音:Bóyǎwū【综】 元时蒙古人姓。似系巴约特氏之异译。也速䚟儿,蒙古伯牙乌氏,元至元中授管军总管,后授钦察亲军都指挥使(399)。
读音:xī fū【源】 ①系自妫姓。息国之后,见《风俗通》(1)。②楚屈御冠为息尹,即息公子边。子边以息尹而为楚大夫,因称息夫氏,见《姓考》(1,12,17,21,60)。【望】 京兆(17,418)
读音:Zhàomókè【综】 清正白旗蒙古马甲呼松阿之妻为兆谟克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