帒
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由新余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按: 帒,为袋之异体字。《说文新附·巾部》:“帒,囊也。或从衣。”疑此姓与袋同,或为袋姓之分族。又,《中华大字典》 收有此字,其注引 《钮氏新附考》 云: “《说文》 ‘幐’ 训 ‘囊’; 《玉篇》 ‘黛’ 为‘幐’ 之重文,知 ‘帒’ 即 ‘幐’ 之俗字。”帒、袋、幐,可能本为一姓,后分而为三。)
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由新余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按: 帒,为袋之异体字。《说文新附·巾部》:“帒,囊也。或从衣。”疑此姓与袋同,或为袋姓之分族。又,《中华大字典》 收有此字,其注引 《钮氏新附考》 云: “《说文》 ‘幐’ 训 ‘囊’; 《玉篇》 ‘黛’ 为‘幐’ 之重文,知 ‘帒’ 即 ‘幐’ 之俗字。”帒、袋、幐,可能本为一姓,后分而为三。)
读音:Shè【源】 唐时突厥部以别部典兵者,曰设大臣,见《唐书·突厥传》。是以官为氏(60,62)。见《姓苑》(15,21)。【布】 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兴和、河南
读音:Yǎo【综】 源出不详,云南东川(380)、湖北武汉、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安徽之贵池、四川之成都及合江、云南之景谷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此
读音:xiè【源】 古有贤人渫子(7,12,15,17)。渫氏当系其后。【望】 会稽(17,418)。【人】 渫昇,明时山西人,成化举人,任邓州知州(12,21,60)。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
读音:Ěrzhū历史上代北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姓氏词典》注云: “又作朱, 即尔朱氏。”
读音:xī lóu出自姒姓,杞东楼公之子曰西楼公,子孙以号为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Qí【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封营邱为齐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淄),子孙以国为氏(6,7,12,16,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齐子之后,以字为氏(12,60,62)。卫大夫齐子
读音:Wū【源】 ①系自姬姓。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名官,有乌鸟氏,其后为乌氏(11,12,17,60)。②春秋时越王勾践之后,分居乌程者,因氏,见《路史》(17,62)。乌程,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南25里
读音:Tóujiāo【源】 见《姓苑》(62)。相传投姓与胶姓为莫逆之交而改为投胶氏见《耿介随笔》(63)。【望】 平阳(62)。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读音:Jiǎo【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矫父之后见《风俗通》(1,17,21,60)。②满族姓(344)。【变】 一作蟜(1,80)。【望】 扶风(17,418)。【布】 台湾(64,68,261)、黑龙
读音:Jīnkù【源】 彝族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