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īng

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武王之子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为应侯,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氏。二是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西域姓氏中有应氏。

应姓发源于河南。晋永嘉之乱后,应姓渡江南下。唐宋两代,应姓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其发展重心已移至南方,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成为其繁衍生息之地。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也已有了应姓人家散居。元代以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都有应姓人家入居,后还迁徙到了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明初,应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湖北等地。如今,应姓尤以浙江、安徽等省为多。

应姓历史人物有应曜,汉初隐士。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拒。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应顺,东汉大臣。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以廉直著称于世。育有十子,皆有才学,极大地壮大了汝南应姓的声名。应劭,东汉人,少时博览群书,因感叹古代典籍流失,于是立志著书。著有《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义》记录汉代礼仪及历史地理。应,三国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百姓对安居乐业的期盼。

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五位。


周武王封应,其后以国为氏。(见《广韵》)

应氏,侯爵,武王第四子,今汝州叶县故应城是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应顺,南顿人,河南尹。<后周>应用,江南人,书法家。<清>应宝时,浙江永康人,诗人。

猜你喜欢

  • 疋婁

    读音:Pǐlóu【综】 北魏匹娄内干之女为齐神武皇帝高欢之武明皇后(7),生文宣等3帝(6,12,21)。亦作匹娄氏(7),后改为河南娄氏(6,7)。【人】 疋娄昭,一作娄昭,代郡平城人,齐神武明皇后

  • 读音:Nà【源】 ①见《姓苑》(7,9,12,15,60)。②西夏人姓(240)。③清时甘肃西宁县(即今青海西宁)土司,为纳沙密西番人,后以纳为氏,世居纳家庄(72)。④元时赛典赤瞻思丁之子纳速剌丁官

  • 读音:Miù【源】燕后有谬氏(8,60,62)。【变】一作缪氏(7)。【望】兰陵(17,418)。【布】河南商城(308)、广东化州(315)、新丰(296)、台湾高雄、台北(68,261)、江苏高淳

  • 雍丘

    读音:yōng qiū【源】 系自姒姓。夏禹之裔东楼公之后有雍丘氏(17,60)。雍丘,春秋时在宋、郑之间。周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杞,杞都雍丘(故城在今河南杞县),故后世谓雍丘为杞县。以所居为氏(7,1

  • 宾牟

    读音:bīn móu楚臧孙之后。(见《元和姓纂》)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见《礼记·乐记》)

  • 季随

    读音:jì suí周八士季随之后。(见《世本》)

  • 壹利咺

    读音:Yīlìxuān《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 “壹利咥”之讹。)

  • 查嘎努特

    读音:Zhāgānǔtè【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族有此姓(318)。

  • 读音:huò黄帝臣货狐之后。一作化狐,化即古货字。(见《姓氏考略》)

  • 读音:Chén陈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 源自国名。帝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今河南东部和安徽部分地区), 并将其女嫁给他, 伺奉舜祠, 其后人以国名为姓。二,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例如, 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