彧
【源】见《姓氏急求篇》(11)。一说,即郁姓(91)。 【人】彧弘,晋时中常侍(11,17)。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晋有中常侍或弘。”未详其源; 《中国姓氏大全》称: “一说同 ‘郁’ 姓。”
【源】见《姓氏急求篇》(11)。一说,即郁姓(91)。 【人】彧弘,晋时中常侍(11,17)。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晋有中常侍或弘。”未详其源; 《中国姓氏大全》称: “一说同 ‘郁’ 姓。”
读音:Chǔluó《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处罗拔”,未详其他。
读音:Hǎdájí【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哈答吉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哈塔锦〕(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
读音:bá yě【源】 北魏时代北复姓。其先出自铁勒斛律部,后降蠕蠕。拔也稽余裔入归北魏,遂以部名拔也为姓(27,242)。【变】至隋时改称拔曳固(60)。【人】拔也恶蚝,北周时夏州刺史,后镇秦州(1
读音:Yuánhé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即 ‘袁纥氏’。”详见“袁纥”条。
读音:gài吴王弟夫概之后。(见《路史》)▲〈五代吴越〉概齐物,杭州人,道士。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考略》注“㮣”引《路史》云:“吴王弟夫㮣之后。 亦作‘
读音:bīn【源】 见《姓苑》(15,21,60)。【布】 湖北钟祥(388)、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彬宝,晋时江夏人,见《陶侃别传》(11)。彬霁,唐时人,撰《秘苑状启》四卷(15,21,60)
读音:jì lǎo【源】 系自子姓。宋戴公之裔有华氏,华氏有华季老,其子孙遂以名为氏,见《世本》(4,7,2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子姓。宋华氏有华
读音:Chén′āi【综】 帝舜之后有陈 哀氏,后省字为哀氏 ,又改为衷氏(22)。《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源于妫姓。‘舜之后,省为哀,又改为衷。’(《希姓录》)”
读音:Shāhú【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Táichǔ【源】 清蒙古八旗姓(23,63)。【人】 台楚托克托啰,清镶蓝旗人,世居巴林,满洲天命中从征囊奴克有功授备御世职(23)。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清初,满八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