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
【源】 ①见《正字通》(60)。②清蒙古人姓(260)。 【变】 后改为通氏(60,62)。【布】 大陆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其源不详。《姓氏考略》 注云: “《正字通》: ‘彻,姓也。’ 一云彻氏改为通氏。” 《中国姓氏大全》 亦注: “西汉时为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姓通。” 又 《中文大字典》 注引《万姓统谱》 云: “彻里,徐州人,曾祖太赤,从太祖定中原,为马步军都元帅。”
【源】 ①见《正字通》(60)。②清蒙古人姓(260)。 【变】 后改为通氏(60,62)。【布】 大陆有此姓(9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其源不详。《姓氏考略》 注云: “《正字通》: ‘彻,姓也。’ 一云彻氏改为通氏。” 《中国姓氏大全》 亦注: “西汉时为避汉武帝刘彻名讳,改姓通。” 又 《中文大字典》 注引《万姓统谱》 云: “彻里,徐州人,曾祖太赤,从太祖定中原,为马步军都元帅。”
读音:Xīguī【源】 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析龟氏,见《路史》(17,60)。【变】一作〔折龟〕(22)。
读音:lù【源】 汉初商山四皓有甪里先生,盖因其所居在甪里,其后有甪氏(7,12,15,16,17)。【变】 亦作角(60,80)。【望】 商山(17,418)。【人】 甪若汉,东汉时人,为甪里先生之
读音:kě dú hún与“渴烛浑”同。
读音:shī yǐn三公官也,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读音:Tíng【源】 春秋时楚大夫廷臣之后有廷氏(15,60)。【布】 北京、四川成都(91)、台湾台北(64,68,261)、陕西绥德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山西之太原
读音:Jīngjíjí【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lù zhōng【源】 ①炎帝参卢之后有路中氏(60,62)。②汉景帝时路中大夫之后,以路中为氏(7,9,12,17,60)。【望】 京兆(17,418)。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Dōnggāo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居于东皋者,以地为氏。”
读音:wú【源】 ①系自己姓。夏诸侯昆吾(故城在今河北濮阳东)之后(6,9,12,17,60)。②相传黄帝庶子龙苗生吾融,因氏(17,60)。③明时云南元谋县土知县吾氏,系白族(253)。【望】 濮阳
读音:Dùn/Duenn,Dwun【源】 浑沌氏之后有沌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