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ú

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为复姓乞扶氏所改。二是夏禹臣扶登氏的后代。三是汉代廷尉扶嘉的后代。扶嘉本姓巫,因其扶持汉室有功,汉高祖刘邦赐给他名字叫扶嘉。

扶氏发祥之地在今河南。

扶姓历史人物有扶少明,汉代学者,著有《道德经谱》三卷。

扶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九位。


【源】 ①相传禹臣有扶登氏,见《路史》。扶氏或为扶登氏所改(60,62)。②蜀之扶氏,源出汉时廷尉扶嘉之后(60,63)。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11,21)。③汉时乌桓人姓,见《汉书·鲜卑传》(242)。④北魏时改乞扶氏为扶氏,见《魏书·官氏志》(6,44,70)。【望】 京兆(12,17,418),河南(12,21,60)。【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扶安,春秋时越大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利川,江西之南康、崇仁,福建之上杭、浦城,广西之灌阳,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禹臣有扶登氏”,“后简为姓扶” (见 《中国姓氏大全》),此当为扶氏之始。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云: “扶氏,汉廷尉扶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 蜀之扶氏,即其后也。嘉本姓巫氏,曾劝刘邦定三秦,受赏赐。认为他能 “感召神祗,志在扶翊”,遂赐姓 “”。③郑樵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 “乞扶氏 (按: 或作 ‘乞伏’) 改为扶氏。望出京兆、河南。”

汉代鲁有扶卿,传 《鲁论语》; 又有扶少明; 三国时吴有扶严; 北周有扶猛,临江县公; 明代有扶克俭,天启中刑部右侍郎,又为山东巡按; 又有扶明生,海康训导; 又有扶让,宣化知县; 清代有扶道宏,雍正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馥邗

    读音:Bìhán《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罕见复姓,后改为 ‘邗’ 姓,一作 ‘馥邦’。”(按: “馥”与“馝”音同,馥邗,当即 《郑通志·氏族略》所收之“馝邗”,一作“馝邘”、

  • 葛邏禄

    读音:Gěluólù【源】 突厥诸部之一,与车鼻部接壤,是以部名为氏(60,62,63)。又,元时东湖书院山长迺贤,字易之,合鲁氏,一作葛逻禄氏,原义为马(399)。

  • 米伯華

    读音:Mǐbóhuá怒族姓氏。今云南之碧江有分布,传说为茂英冲之后。“米伯华” 乃怒族语音译,汉意为“麂”。当是以麂为图腾的氏族,遂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怒族》。

  • 读音:Xiè【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洩声子之后(60,62)。②春秋时郑公孙洩(即郑大夫洩驾)之后(7,11,17,60)。③春秋时陈大夫洩冶之后(11,17,60)。④鲜卑人姓(60)。【望】 苑邱(

  • 读音:Hāi【音】 音台,见《字汇》(80),亦音咳(Hāi)(17)。【源】 见《字汇》(80)。【望】 汝宁(17)。【布】 河南潢川张集乡、商城鄢岗乡、固始马堽、南寺乡等三县接壤处有此姓。【人】

  • 读音:xíng晋大夫以邑为氏。又鲁公孙有陉氏之族。(见《万姓统谱》)

  • 读音:Tuó【综】 源出不详。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疑为陀氏之讹。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張廖

    读音:Zhāngliào【综】 由张、廖两单姓所组成。原籍福建诏安、漳州及河南祥符(236)。台湾台中、福建诏安等地均有此姓(68,261)。《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今香港有此姓。” 《中

  • 广武

    读音:guǎng wǔ出广武君李左车之后。(见《元和姓纂》)出广武君陈余之后。(见《姓苑》)广武,汉李左车封广武君,因氏焉。(见《万姓统谱》)

  • 读音:Lǐ关于李姓, 一种说法是以官职为氏。尧时, 皋陶担任理官, 掌管刑罚, 其后裔即以官职命族为理氏。皋陶后人理徵在商朝为官, 敢于直谏, 得罪了商纣王, 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