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ēn

【源】①系自曹姓,见《国语·贾达注》。②斟氏亦作斟寻氏、斟灌氏、斟弋氏、介斟氏,并夏时诸侯,以国为氏。系自姒姓,禹后有斟氏(6,7,12,15,17)。 【变】亦作〔圤〕、〔㘰〕(17)。 【望】南海(17,60,418)。 【人】斟尚,汉时下邳人,四门博士(15,2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注云:“曹姓。亦作斟寻氏,亦作斟灌氏,亦作斟戈氏,亦作介斟氏,并夏诸侯。以国为氏,皆祝融之裔。” 贾逵《国语·注》亦称: “(斟),曹姓之别也。”按: 《史记·夏纪赞》称: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有斟氏。” 《元和姓纂》 亦称: “斟寻、斟灌并姒姓;斟戈,禹后,亦姒姓。”“介斟”,杜预云: “夏同姓。”

汉代有斟尚,博士。

猜你喜欢

  • 利孫

    读音:Lìsūn【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公孙食邑于利,因以为利孙氏(7,12,17,60)。②春秋时楚国公族之后,见《路史》(17,60)。【人】 汉时东莱太守任康,娶利孙氏女(7,12)。历史上罕见复

  • 读音:shè【音】 射氏有Shè、Shí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射(Shí)姓。【源】 ①春秋时楚昭王时大夫观射父之后,见《姓谱》(60,62)。②出自古司射官之后(60,62)。③汉末大鸿胪射咸,本姓

  • 读音:Liàn【源】 见《通志·氏族略》(12)、《正字通》(86)。【变】 一作䜌(7)。【望】 南郡(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 恋祕,汉时南

  • 读音:shū【源】夏世侯伯有疏国,即栖疏,猗姓(猗一作犄),以国为氏,见《潜夫论》(17,60)。 【变】至汉时太子太傅疏广,又支分为疎氏(62)。 【望】河南(17,418),南阳(60),东海(2

  • 斗納

    读音:Dǒunà【综】 元时丞相淮安忠武王之妻为斗纳氏(23,63)。《辽金元姓谱》有斗奴氏(33)。〔斗奴〕似系斗纳之异译。

  • 读音:méi【源】 以州名为氏(60,62)。眉州,北魏置,故城在今四川眉山。【变】 《姓氏急就篇》作〔〕(29,62)。【布】 四川成都、湖北武汉(91)、台湾嘉义(64,68,26

  • 读音:yuàn【源】 见《姓苑》(15,21,24)。系完姓所改(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院亨谦,宋时古田人,元祐中任德化县知县(15,21)。院宾,明时山西振武卫人,弘治

  • 淑鳥

    读音:Shū'niǎo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汾西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Mà【综】 见《中华姓府》(63)。出师时祭名,称祃牙,或有因以为氏者(62)。北京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景县、东光,吉林之盘石,山西之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新

  • 读音:Lí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东、花莲、基隆、苗栗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蔚县、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