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ǎn

昝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由咎姓变化而来。咎有灾祸意,不吉利,于是有人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横,成为昝姓。二是以部落名为姓,源于四川蜀人。三系改姓。

昝姓历史人物有昝殷,唐代妇产科医学家,精通理学原理,尤其擅长妇科,撰《产宝》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

昝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五位。


【源】 ①昝氏为蜀地姓氏,见《姓苑》(6,11,12)。 ②汉时萧何封于酇,其地在襄阳光化县,其后以为姓。酇省部首为赞,后讹为昝(21)。 ③北魏时改叱卢氏为昝氏,见《魏书·官氏志》(7,60)。一说,昝卢氏改为昝氏(12,27)。 ④唐时吐蕃酋帅有昝氏(7,242)。清时甘肃洮州厅,洮州卫底古族西番头目昝南秀节,其姓为明洪武时所赐(72)。【望】 太原(17,418),彭城(21)。【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昝坚,晋时桓温部将(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魏县及尚义、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山东之平度、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及酒泉、辽宁之清原,湖北之老河口及武昌、四川之合江及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子感切。何氏《姓苑》有昝氏,蜀人也。望出太原、彭城。” ②或出自鲜卑族。郑樵又注: 代北复姓,“昝卢氏改为昝氏。”③土族之昝姓,则由藏人融入。据传,宋代有两藏族部落,一个叫昝撒 (即现在之东西昝扎); 另一个叫哇尔撒 (即现在的巴扎人),他们都居住在龙王山下,操藏语,与土族共牧于华热 (湟水以北) 地区,现土族中的昝姓人,是融于土中的昝撒藏人,以部为姓,后取“昝撒”之首音,谐以汉姓“” 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土族》。

晋代有昝坚; 唐代有昝商; 明代有昝诚,成化进士; 又有昝如思,嘉靖进士,官御史; 清代有昝茹类,康熙壬辰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Kuī【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曹玉林、鄂木尔《新编注音千家姓》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亦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唐

  • 馬嘎羅夫

    读音:Mǎgāluófū鄂温克族姓氏。出自索罗共氏族,本为人名,以名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

  • 读音:Shī【源】见《万姓统谱》(15,21)。 【布】山东新泰(359)、台湾台北、新竹、嘉义、高雄、屏东(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长治、晋城

  •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luò络,姓也。(见《广韵》)

  • 东郭

    读音:Dōng guō东郭姓主要来源于地名。春秋时,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都城临淄外郭城东门一带,称东郭大夫,其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东郭氏望出济南郡(今山东临淄)。东郭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魏国贤士东郭顺子

  • 读音:Huì/Huey,Hwei【源】 濊貉,东夷国名(故城在今朝鲜),皆以濊为氏,见《辽东志略》(63)。

  • 读音:Rě【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四川成都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藏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藏族之惹姓,源於远古氏族,以族为姓。传说有一

  • 羅悉

    读音:Luóxī《姓氏词典》据《宋史》 收载,“宋有罗悉沙文。”未详其他。

  • 读音:Zī《姓氏词典》引 《姓觿》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音yín,传说中兽名,形状像貉,眼睛像人。未注明其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