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ì

【源】 ①是、氏古时通用(26),春秋时齐大夫之后(17,60,62)。②北魏时改是云氏为是氏,见《魏书·官氏志》(17,21,60,70,242)。【望】 北海(17,418),吴国(21)。【变】 唐天宝年间秘书少监是光乂改姓齐(6,12,17)。【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是仪,三国时北海营陵人,本姓氏氏,后仕孙权,拜车骑都尉,封都亭侯(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浙江之椒江,江西之新余,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上声” 部。郑樵注其源: ①本 ‘氏’ 氏,齐大夫之后也。《吴志》: 北海氏仪,本姓氏,孔融嘲之曰: “氏者,民无上! 可改为‘是’。”遂改焉。仕吴,官至侍中,都亭侯; 唐天宝秘书少监是光,又改姓齐。②又注: “是云氏改为是氏,亦有 ‘氏’ 氏。五代梁将氏叔琮、氏延赏。”(按: 《姓氏考略》注云: “《隶释》有是盛、是迁。则顺帝——东汉顺帝刘保,前已有是姓。不始季汉。或当时氏、是两字本通。是仪之改 ‘氏’ 为 ‘是’,亦以此。” 所惜未得其详。)

明代有是天佑,光泽县大使; 清代有是镜。

猜你喜欢

  • 读音:Shǐ【源】 当为豕韦氏所改(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尊氈

    读音:Zūnzhā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宋有尊毡磨壁,”未详其源。(按:疑此非姓,姑收录以备考。)

  • 读音:Chōu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 “晋大夫郤犫之后。”望出陈留。②“一云古州、犫字通,犫姓即州姓。”《郑通志·氏族略》作“犨”; 《姓氏词典》以

  • 蘇龍

    读音:Sūlóng珞巴族姓氏。当由 “布瑞” 所改,本部落名,或以为姓。(按: 苏龙部自称为“布瑞”。布瑞人全部沦为奴隶后,才被其他部落的人称为“苏龙”,意为“在森林里腐烂的人”。见 《中

  • 公疇

    读音:Gōngchóu【综】 战国时韩国有公畴竖(一作坚)见《战国策》(11,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未详其源。战国

  • 阿穆拉

    读音:E-mùlā【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镶黄旗中有阿穆拉氏(256)。

  • 乞活

    读音:Qǐhuó【综】 以部落为姓。《水经注》:陈留县有吹台,方一百步许,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堕故基,遂成二层,世谓之乞活台(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以部落为姓

  • 兀女

    读音:Wùnǚ【综】 西夏人姓。亦作〔兀泥〕(240)。

  • 韓侯

    读音:Hánhóu【源】 周宣王赐命韩侯,韩侯支庶子孙因以为氏(5,6,7,9,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周宣王臣韩侯,支孙氏焉。”此以国爵为氏。古韩国在今河

  • 读音:Jū/Jiu,Jyu【综】源出不详。山西平原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