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
【源】 为瞿昙氏所改(60,62)。【望】河南(17,418)。【布】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昙迁,南北朝宋时人。宣城太守范晔被杀,家有12丧,知交无敢近者,迁悉力营葬,孝武异之,对徐爰说,卿著宋书,勿遗此事(61)。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为瞿昙氏所改。” “瞿昙”乃佛家姓。
晋代有昙霍; 南朝宋有昙迁; 唐代有昙橘洲。
【源】 为瞿昙氏所改(60,62)。【望】河南(17,418)。【布】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昙迁,南北朝宋时人。宣城太守范晔被杀,家有12丧,知交无敢近者,迁悉力营葬,孝武异之,对徐爰说,卿著宋书,勿遗此事(61)。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为瞿昙氏所改。” “瞿昙”乃佛家姓。
晋代有昙霍; 南朝宋有昙迁; 唐代有昙橘洲。
读音:yóu shuǐ【源】 淮河在江苏涟水北分流称游水。故以水名为氏(7,11,17,60)。【人】 游水发根,汉武帝时人(7,11,17,36)。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
读音:Míng’ē【综】 清蒙古正红旗中有明阿氏(259)。
读音:Sàisuǒ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或改从单姓“赵”。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或译作“赛琐”,姑兼收。
读音:Dài【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又,清镶红旗满洲领催存住之妻为岱氏(260)。浙江萧山(209)、福建泰宁(295)、山东新泰(359)、北京、河北邢台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
读音:Zhāsīhūlī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收载。后或改为单姓“扎”,盖取“扎斯呼哩”之首音,谐以汉字“扎”而得。
读音:Yuánqiū《姓氏词典》 引 《通志》 收载,未详其他。(按:查《郑通志·氏族略》,未见此条,恐有疏漏。姑予收录以备考。)
读音:Gāmǎ现行藏族“姓氏”。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此姓系理塘县公安局提供。或译作“嘎玛”。原为星斗之意。藏胞常用“呷玛××”以命名。一般不用姓,遂有人据汉族姓名构成习惯来认识 “呷玛×
读音:Yánbùcǎo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 作“雅克布哈岱”。
读音:Zhùguó【源】 卫公族之后有祝国氏(19,21)。
读音:jǔ【源】 系自己姓。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其后以国为氏(4,7,11,12,21)。【望】 高密(17,418)。【布】 北京、上海(91)、山西汾阳(278)、河北静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