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ā

查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姜姓。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其后人以封邑为姓氏,后去“”旁为查。二也是以封地为姓氏,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今湖北南漳西),子孙以邑名为姓氏,古时“柤”与“”通用,是为查姓。三是少数民族姓氏,彝族、傣族、哈尼族、蒙古族都有查姓。

查姓发源于春秋时的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汉代查姓在山东、山西、河南一带繁衍生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至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南宋时期为躲避战乱,查姓散居于浙江、湖北、湖南、福建等地。明初,查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如今,查姓分布以安徽、江苏为多。

查姓历史人物有查文徽,南唐休宁人。侍后主李煜,官至枢密副使。在讨伐建州王延政时立了大功,升迁为建州留侯。当时,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查文徽带领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入城以后不幸陷于埋伏之中,被俘虏。后来被遣送回去,改任了工部尚书。查继佐,明清之际浙江海宁人,人称东山先生,擅长书画。明末举人,明亡后隐居不出,不再做官,着手编撰《明史》。查士标,清初画家。喜欢收藏商周青铜和宋、元书画,精于鉴别古董、字画。擅画山水,笔墨疏简,意境荒寂,与孙逸、汪之瑞、僧弘仁合称“海阳四家”。

查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七位。


【音】 查氏本音槎(Chá),宋真宗与龙图阁待制查道,谈及其姓氏时说,宜求音之近而美者而称之,又问其姓之所源,引《春秋》会吴于柤以答,自此改音如柤(Zhā)(11,17)。【源】 ①春秋时楚大夫食邑(或即柤,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因氏,见《姓考》(17)。②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又,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氏(180)。③蒙古(369)、土家(387)、彝(130)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济阳、齐郡(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安徽、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85%。【人】 查文徽,后周时工部尚书,为宋时龙图阁待制查道之祖(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获鹿,山东之平度、平邑,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收载,未详其源。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文徽孙道,始徙家海陵 (即今江苏泰县),其后查氏遂为海陵望族。又,《姓氏词典》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 亦收,注曰: “今宁夏有此姓。”

一音zhā,亦为现行姓。

猜你喜欢

  • 柏你

    读音:Bǎinǐ【源】 彝族姓。属尔恩阿尔安初家支(375)。

  • 读音:zhì【源】 见《姓苑》(15,21,60)。或系蛭拔氏所改。【望】 延安(17,418),延吉(60)。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 蛭,即水蛭,俗称蚂

  • 索龍古斯

    读音:Suǒlónggǔ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鄂尔多斯(23,63)。【人】 索龙古斯古鲁古,清蒙古正白旗人,世居鄂尔多斯,顺治中从征浙江、云南、缅甸有功,加一等轻车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

  • 勒兹

    读音:Lèzī【源】 彝族姓(375)。

  • 賽瑪爾

    读音:Sàimǎ’ěr【源】清时居于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人姓(429)。

  • 读音:Huó【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姓氏词典》引《金史》亦收,其注称: “金有活罗”。未详其源。

  • 阿古拉里達

    读音:Āgǔlālǐdá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阿火里力歹”。

  • 读音:hé【源】①春秋时齐地,以地为氏,见《路史》(60)。②为阖姓所改(60,62)。亦见《姓苑》(15,21,24)。 【望】汝南(418)。 【布】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人】盍著,

  • 读音:wò【源】 见《广韵》(11)。相传尧时偓佺之后,见《韦昭说》(17,60)。【望】 槐里(17,418)。【布】 上海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 西俄

    读音:Xī’é【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后分出西俄朗、西俄塞二个支姓(158,159)。亦作〔西友〕(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