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í

【源】 ①系自姒姓。越王之后有植氏(17,60)。②天竺胡人之姓,盖释种也(7,60)。 【望】 南海、南越(17,21,418)。【布】 广东新兴(316)、顺德(363)、怀集、花县、四川汉源(336)、广西柳江(376)、陆川(360)、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植廷晓,北宋东莞人,北汉刘继元部将(15,21)。植敏槐,清时邛州人,顺治举人(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高要、乳源、吴川、清远,贵州之从江,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 部。其源不一:①郑樵注引 《元和姓纂》 云: “南越有此姓。”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亦云: “越王后有植民。” (按:据此,《姓氏词典》 注称: “源于姒姓。” 误矣。此之南越,亦作南粤,地指两广一带,非 “吴越” 之“”。故《姓氏考略》 又称: “南海番禺、东莞、清远间多此姓。”)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天竺胡人之姓。盖释种也。”

五代时有植廷晓,南汉大将; 明代有植士谦,教谕; 又有植轩,文昌知县; 又,河南南阳有植氏; 清代有植廷纪,康熙庚子举人。

猜你喜欢

  • 祖龙

    读音:zǔ lóng齐临淄有祖龙始。(见《孔丛子》)

  • 綽爾齊岱

    读音:Chuòěrqídài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之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拙儿察歹”。

  • 读音:měng【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17,60)。一说,宋大夫猛获之后(17,62)。②鄂伦春族玛哈依尔氏,汉姓为猛(190,191)。③明、清时云南顺宁府土知府猛氏,布郎族(253)

  • 布龍

    读音:Bùlóng景颇族姓氏。出自 “石热尼” 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 哈剌吉答歹

    读音:Hǎlàjídá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哈剌吉答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哈喇奇塔岱〕(24)。元代“色目人”姓氏,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

  • 读音:pà【源】 ①唐时已有此姓(15,24)。 ②明时兵部尚书王骥征云南腾冲州麓川,赐于降夷三姓:怕、刀、剁,见《希姓录》(22,60)。【人】 怕善、唐时系布衣以策于韩愈,转荐裴度,计擒吴元济(1

  • 術虎

    读音:Zhúhǔ【源】 金时女真人姓。术虎为部落名,以部为氏(71,397)。部人分布于涞流水、活论水(今拉林河及其支流活论河)等地(397)。【变】 ①亦作〔乌虎〕(71)。 ②至明改称朱胡氏、至清

  • 莊浪

    读音:Zhuānglàng【源】西夏人姓(24)。 【人】庄浪义显,西夏武功大夫(24)。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武功大夫庄浪·又显。”后或改为单姓“浪”。见

  • 读音:xī【源】 ①系自姬姓。息侯之国,其地在蔡州新息县(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②系自妫姓。春秋时楚文王妃息妫是也(6,9,17

  • 读音:Ruì【源】 见《字汇》(25)、《集韵》(86)、《康熙字典》(62,80)。《姓氏词典》 引《集韵》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 音shuì,姑兼收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