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í

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古有世居于护城河畔者,便以池为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嬴姓。战国时,公子池在秦朝为大司马,其后人以祖上名字为姓。

池姓主要起源于秦汉之际河南陈留,望族出于西平郡(甘肃西宁)。陈留之地的池氏,后世逐渐散居于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在今山西也有池姓分布。当今池氏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姓氏。在中国的福建、广东、山西、河南、湖南、云南等地,以及在美国、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池姓家族居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池姓族人分布,但以汉族人口居多。

池姓历史人物有池梦鲤,宋咸淳十年中状元,恰逢其家乡建桥,遂名为“状元桥”,后其宅前曾建“状元及第坊”,记录当时中状元之盛况。宋末张世杰曾为他写像赞:“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行驺,仪曹致勤,诗轶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斯文。”池裕德,明嘉靖年间进士。勤政廉洁,爱民如子,在位期间颇有政绩,有《空臆集》《怀绰集》传世。

池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八十一位。


【源】 ①池,古侯国,以国为氏,见《姓考》(17)。②以居处为氏,如城、郭、园、池是也,见《风俗通》(1,6,7,12)。③满、蒙古(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西河(418),西平(17,60)。【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人】 池子华,秦时丞相(21,60)。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黄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苗、畲、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风俗通》 云: “氏于事者。城、郭、园、池是也。”郑樵划归 “以地为氏”; “以所居为氏也。望出西平,今为福平大姓。” ② 《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赢姓,系春秋时秦司马公子池之后代。”

秦代有池子华,为丞相; 汉代有池瑗,中牟令;宋代有池鄂,治平进士; 又有池梦鲤,咸淳状元; 明代有池浴德,同安人,太常寺少卿; 又有池龙,正德进士;清代有池生春,楚雄人,国子监司业。

猜你喜欢

  • 读音:Dā【源】 见《万姓统谱》(15)、《浙江通志》(21)。【布】 浙江上虞有此姓(279)。【人】 搭海、元时浙江鄞县人,进士(21)。搭恩,明时湖南衡阳人,宣德中任教谕(15,21,24)。罕

  • 读音:shè【音】 射氏有Shè、Shí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射(Shí)姓。【源】 ①春秋时楚昭王时大夫观射父之后,见《姓谱》(60,62)。②出自古司射官之后(60,62)。③汉末大鸿胪射咸,本姓

  • 读音:Jiè【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西丰城(357)、山东新泰(359)、四川万县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大同、运城、忻州,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

  • 阿自

    读音:A-zì【源】 彝族姓(375)。

  • 读音:Lián连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后代遂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遂成连姓。二是以官名为氏,出自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等官职

  • 读音:Jué【源】 ①见《姓苑》(15,21,62)。②佤族姓。原姓亚木姓,后亚木氏四个儿子分为四姓,觉氏为其一(159)。【布】 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

  • 鍾離

    读音:Zhōnglí【源】 ①系自子姓。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州犁奔楚,食采钟离(故城在今安徽凤阳东北20里),因氏(7,12,17,60)。②系自嬴姓,与秦同祖,其后因封为氏,见《世本》(3,

  • 读音:yáng扬雄自叙云:叔向食采扬氏,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见《通志·氏族略》)扬雄,字子云,蜀都成都人。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见《史姓韵篇》)扬氏与杨氏同。

  • 大利稽

    读音:dà lì jì【源】 ①代北三字姓(21)。②北周时宇文氏赐怀宁郡公大将军蔡祐姓大利稽氏(7,12,17)。【变】 ①北魏孝文帝时改大利稽氏为邰氏(12,21,44,60)。一说北魏孝文帝改代

  • 泥什勒

    读音:Níshílè【综】 清镶红旗蒙古护军噶尔玛之妻为泥什勒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