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
【源】 系自嬴姓。奄侯之后,见《路史》(17)。古奄国,春秋时在鲁地,故城在今山东曲阜东。一说,奄氏所改(60)。【望】 南昌(17,418)。【布】 宋时豫章(故治在今江西南昌)多此姓(7,60,62)。【人】 淹彪,隋时河南雒阳人,开皇初任莒州刺史(15,21,24)。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豫章人多此姓,为奄氏所改。”
隋代有淹彪,字文宗,河南洛阳人,开皇初任莒州剌史。
【源】 系自嬴姓。奄侯之后,见《路史》(17)。古奄国,春秋时在鲁地,故城在今山东曲阜东。一说,奄氏所改(60)。【望】 南昌(17,418)。【布】 宋时豫章(故治在今江西南昌)多此姓(7,60,62)。【人】 淹彪,隋时河南雒阳人,开皇初任莒州刺史(15,21,24)。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豫章人多此姓,为奄氏所改。”
隋代有淹彪,字文宗,河南洛阳人,开皇初任莒州剌史。
读音:Pù/Pwu【源】 见《中华姓府》(63)、《康熙字典》(62,80)。即仆姓。 【望】 河南(418)。
读音:Jiāngjù【源】 即将具氏之讹,见《尚友录》(12,21)。【人】将巨子,战国时人,见《汉书·艺文志》(6,12,21)。将巨弥,汉章帝时中谒者(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
读音:Nà《姓氏词典》引《新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捺塞。”未详其源。
读音:Mī【综】 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咪即咩,见《篇海》(80)。《中国姓氏辞典》据报纸报道收载并注此音。一音mí,亦姓。未详其他。
读音:dǒu【源】 见《姓氏考略》(60)及《正字通》(86)。【布】 甘肃临泽(352)、永昌(392)、北京、黑龙江、河南焦作等地均有此姓。【人】 斗盖,宋时长宁人,嘉祐初任长宁州刺史(21)。斗
读音:Bài【源】 见《万姓统谱》(15)。【人】 败崇美,五代时曾任泽、潞二州州守(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源。五代时晋有败崇美,泽潞州守。
读音:Kèlìxí《姓氏词典》 引 《姓氏急就篇》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天竺姓”。咥,或音dié。
读音:Bā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福建之清流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ùhélí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穆和林(23,63,180)。以地为氏(23)。【人】清镶白旗蒙古拜唐阿雅图之妻为穆和林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穆和林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读音:Lí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68,261)、浙江慈利等地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