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óu

游姓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周厉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后世子孙皆以游为姓氏。

游姓发祥地在河南境内,唐代南迁至江西、福建一带。其后有渡海赴台者,进而远迁东南亚、欧美地区。如今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贵州、四川、湖北、台湾等省为多。

游姓历史人物有游吉,春秋郑国正卿,即太叔。相貌俊美而举止文雅,熟悉历史典故,继子产执政。游酢,北宋学者、哲学家。他拜理学大家程颐为师,刻苦读书,学识渊博,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颐时,程颐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肯离去。等程颐发觉时,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的典故即由此而来。游酢的主要成就,还在学术方面,他所著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尤受学者的推崇。游寿,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游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零一位。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7,11,15,17)。②台湾土著姓(65)。【望】 冯翊、广平(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4%。尤以贵州、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3省游姓约占全国汉族游姓人口53%,【人】 游皈,春秋时郑大夫(17,21)。【它】 ①台湾游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日本姓游佐。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恢复原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有使用安川、西田等日本姓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重新改姓游(65)。


现行较当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及峡江、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及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高山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春秋时郑有游吉,即子太叔,正卿; 北魏有游雅,广平人,东雍州刺史; 前赵有游子远; 宋代有游九言; 明代有游居敬,云南巡府; 清代有游士凤。

猜你喜欢

  • 安迟

    读音:ān chí代北姓,后改为安氏。(见《魏书·官氏志》)安迟氏,改为迟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 读音:Quá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 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Bào暴姓为以国为姓。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郑州北),其国民以国为姓。古代时候暴氏望族多出自河东郡。暴姓历史人物有暴胜之,西汉御史大夫。抵制盗贼有方,威震州郡,荐人从不疑

  • 读音:Jīn【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351)、浙江萧山(209)、北京(91)、山东新泰(359)、河北隆化(344)、江苏武进(314)、江西新干(400)、安徽淮南(362)、霍邱等地均有此姓

  • 厄都哩

    读音:dūli【综】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武英额之妻为厄都哩氏(260)。

  • 子南

    读音:zǐ nán【源】 ①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一说为昭子郢),字子南,其子木,字弥牟,以父字为氏,为子南弥牟(12,15,17,60)。②系自��姓,春秋时楚庄王之

  • 读音:Zhuō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姓氏词典》 引 《明史》亦收,“明有拙赤。”未详其源。

  • 读音:Hào《姓氏词典》引 《姓解》收载,未详其源。(按:曍为暤之俗体,故曍姓,当即暤姓,或为暤姓之分族。)

  • 斛薛

    读音:hú xuē【源】 唐时铁勒部(即高车)11姓中有斛薛,以部为姓,见《唐书》(60,62)。【变】 一作〔斛萨〕(60)。历史上铁勒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唐书》云: “‘铁勒

  • 读音:Pí【源】 有熊氏各族有貔氏,见翦伯赞《中国史纲》(63)。《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简明中国通史》 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 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