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uán

【源】 鲜卑人姓。系自拓拔氏,秃发傉檀之后。秃发傉檀系北魏圣武帝拓拔诘汾长子疋孤九世孙,河西王,其地在今青海境内,史书上称南凉,为西魏乞伏炽盘所灭。其少子秃发破羌出奔北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后秃发破羌改为源贺,封陇西王(6,9,12,70,242)。【变】一作厵(17)。【望】安阳、西平(17,60,418)。【布】广东顺德(363)、山西汾阳(278)、台湾台北(64,68,261)、澳门、香港等地均有此姓。【人】源怀,源贺之子,为北魏幽州刺史(12,17)。源政,明时眉州人,成化中武陵县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乳源、新会,山西之大同、介休、长治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总论·改氏》 称: “章仇、秃髮 (发) 氏归后魏,太武赐源氏。” 又云: “出自代北。后魏圣武皇帝诘汾长子疋孤七世孙秃髮 (发) 傉檀据南凉,生贺,降后魏,太武见之,曰: ‘与卿同源,可改为源氏。’” 《十六国春秋》 亦载: “秃发破羌,奔降于魏,世祖赐爵平西侯谓破羌曰: ‘朕与卿本出同源,因氏分姓,可赐姓源氏’。”源氏当出自古鲜卑族之秃发氏。望出西平。

隋代有源彪; 唐代有源乾曜,临漳人,尚书左丞相; 又有源光裕,郑州剌史; 明代有源湜,高邮人,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 北殷

    读音:běi yīn【源】 北殷,即亳殷,故城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汤都所在。相传商始祖契所封之国,其后以国为氏(7,11,12,60)。盖春秋时秦宁公所伐亳王汤之后(60),系自子姓(6,21)。历史上

  • 烏哩津

    读音:Wūlījī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一作〔乌理津〕(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孫陽

    读音:Sūnyáng【源】 ①春秋时秦穆公时孙阳伯乐(善相马)之后(6,11,27,60)。孙阳为姓名,伯乐为字,以姓加名为氏(60)。②汉时孙阳侯之裔汾避乱陇西,以所封为氏(6)。【人】 孙阳敖,汉

  • 伍趙

    读音:Wǔzhào【综】 伍姓入赘姓赵,承两家,湖南湘潭有此姓(63)。

  • 祝其

    读音:zhù qí【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公子祝其为大司寇,因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祝其,春秋时齐大夫食邑(故城在今江苏赣榆县西),以邑为氏(17,60)。【人】

  • 读音:Chù/Chuh【源】 系自姬姓。周武王第二子唐之后,以采邑为氏者则有傗氏、畜氏、鄐氏、��氏(19,21)。

  • 俟豆

    读音:sì dòu【源】 高车族俟汾氏之后有俟豆氏,见《路史》(60,62)。普莫那单于之后俟豆归称大单于,因氏,见《通考》(17,62)。【变】 一作〔佚豆〕(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

  • 者舍

    读音:zhě shé本唐居国人,朝后魏,因留中国。(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注云: “即者舌氏。”

  • 趙佳

    读音:Zhàojiā【综】清满洲镶红旗(259)、驻防杭州满洲八旗(256)中均有赵佳氏。又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赵嘉氏(256),〔赵嘉〕似即赵佳之异译。

  • 读音:guǎn【音】亦音Wǎn(26)。 【源】春秋时楚大夫莞苏之后(60,62)。 【望】吴郡(17,418)。 【布】浙江余姚有此姓(389)。 【人】莞恭,三国时吴国将军(21,62)。现行罕见